硅谷来信2-谷歌方法论

第001封信 职业天花板来自认识的局限性

重点笔记
很多人和企业缺失了一种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我把它叫做计算机思维。这并不是说计算机有思维,而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是伴随着计算机出现的。
在后信息时代,或者即将进入的智能时代,所有人都要升级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维方式跟上这个时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突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思考
未来十年,世界上什么东西增长最快,或者世界上什么地方变化最快?
我认为是数据。随着5G的到来,人类将进入到万物互联的时代,万物都将成为有“生命”的物体,无时不刻地在生成着数据,而数据又会驱动着算法的进步。
未来一定是中美之间的竞争,变化最大的也是中美。美国掌握着除中国以外所有国家的数据,中国因为人口基数的缘故,也生成了大量的数据,因此考虑未来的技术和数据储备,也都存在于这两个国家。

第002封信 思维方式决定商业模式

重点笔记
我们生活在小数字世界,从小数字世界总结出来的方法论无法应用到更高量级的大数世界。
对于企业,提前把自己定义在大数世界里,才能建立更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作为个人,必须升级思维模式,才能适应增长迅速的大数世界,成为新时代前2%的受益者。

思考
人其实对大数字是无感的,能否从人的这个局限性,思考一下如何做好报告?(以下摘抄自评论)

  • 善用图表,让听众视觉上有明显感觉
  • 善用类比,来连接该数字与听众熟悉的认知
  • 善用比例,来突显数字之间的关系
  1. 方法一:换算数字
    有这样一组数字:每年有3万人自杀。相信你和我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我你平时接触最多的可能只有十几个人而已。你可以计算下每天有多少人自杀:
    30000/365=82
    82人还是太多,没关系,你可以继续换算每小时自杀的人数:
    82/24=3.4
    相比于“每年3万人”,你更容易理解“每小时3.4人”的含义。你还可以计算每过多长时间就有一个人自杀:
    60/3.4=17
    每17分钟有1个人自杀。

  2. 方法二:形象化
    将数字形象化,乔布斯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乔布斯在一次产品发布会上说,我们的集成电路上有5亿个晶体管,5亿个晶体管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把每个晶体管看作一只蚂蚁,这些蚂蚁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两圈。
    绕地球两圈,听上去是不是很耳熟?没错,后来的香飘飘奶茶就用了乔布斯的这一招,它在广告词里说,一年卖出七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还记得ipod的广告词吗?同样很形象:
    把一千首歌装进口袋。当年乔布斯为了给ipod找一款体积更小、容量更大的硬盘,亲自带队飞到日本,去他们的供应商东芝那里做调研。东芝正好研制出了新产品,一种只有硬币大小的硬盘,而且容量达到了5G。
    一首歌的大小大约5M左右,5G的硬盘可以装下1000首歌,于是那句经典的广告词诞生了:把一千首歌曲装进口袋。

  3. 方法三:整体缩放
    对于单一数字,你可以先换算再将它形象化,对于多个数字该怎么办呢?
    多个数字,主要是为了比较数字之间的关系,可以整体缩放,使之处于读者的认知范围内。
    下面是宇宙年表,时间跨度长达百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范围。
    130亿年前:宇宙诞生。
    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
    6亿年前: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出现。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
    25万年前:智人出现。
    10万年前:智人迁徙到中东地区。
    10000——5000年前:最后冰川期结束,农业出现。
    200年前:工业革命。
    百亿年太难理解,不如把10亿年缩小到1年,整体缩小后,我们得到如下数字:
    13年前:宇宙诞生。
    4.6年前:太阳系形成。
    7个月前: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出现。
    3个星期前:恐龙灭绝。
    2小时前:智人出现。
    53分钟前:智人迁徙到中东地区。
    5——2.5分钟前:最后冰川期结束,农业出现。
    6秒前:工业革命。

第003封信 工程思维:直觉和极限

重点笔记
直觉很容易误导人,掌握工程中的“极限”概念可以让我们突破认识的限制,比常人更快地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所谓掌握工程思维的技巧,就是要比生活超越一个层次。这就如同你看蚂蚁的爬行轨迹时,不能跟在它的后面,而要从它的上方看。

思考
从极限这个工程思维出发,谈谈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扣除通货膨胀),不可能长期(一个世纪)维持在7%以上?
我们可以计算,中国大致持续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1.07(30)约等于7.6,即30年前经济总量的7.6倍,我们按照100年的高速增长,1.07(100)约等于867,倍数已经很恐怖了,说明到后来基本是成倍的增长,这个是完全不可能实现。

第004封信 为什么计算机不是万能的

重点笔记
1、图灵和常人思维方式的差别在于:图灵是先找到极限所在,然后在极限里寻找具体问题的答案,而不是浪费时间去做那些试图超越极限的事情;
2、图灵机是一个数学模型,今天所有的计算机,包括正在设计的新的计算机,从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讲,都没有超出图灵机的范畴;
3、人工智能所能解决的问题只是世界上问题的很小一部分。现在世界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太多,要想办法解决各种问题,而不是杞人忧天,担心人工智能太强大。

思考
能否分享下图灵思考问题的方式给你的启示?
1、做事情前,要考虑事情的边界和极限所在,而不是盲目地达成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2、多与高人交流,这样才能不断突破自身的限制,从而达到自身的极限。

周末放送 历史上最轰动的IPO

以下摘抄自评论
从Google的上市行动学到
1、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直到2004年上市时基础已经非常稳固;
2、保护原有股东及执行团队。不过度稀释股份、掌握投票权,让Google在融资的同时也保持原样;
3、轻预测重反应。未来兼顾原有股东和市场规则,改变27亿的融资计划,分三次逐步到位。
在“不得不”的上市行动中,不得不说这群聪明人依然打了一手好牌。

周末放送 Google的早期岁月

以下摘抄自评论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第005封信 成就=成功率x事情的量级x做事的速度

重点笔记
1、解决问题时,先梳理出各个因素在量级上的不同,然后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从To Do List上删掉;
2、成就=成功率x事情的量级x做事的速度;
3、不要老想多做1%的事情,而要想着如何在更有影响力的事情中,参与1%,提高事情的量级。

思考
能否举几个生活中有量级之差的例子?

第006封信 在边界里面做事情

重点笔记
1、在边界里做事情,既是一种工程思维,也是让我们事半功倍的做事方法;
2、不要幻想突破边界。边界明确了方向和极限,我们能做到,就是在边界内找到相对好的答案;
3、明确自己所处行业的边界,并在边界处设防,规避可预见的风险和意外。
再来评论中的经典语句作为结尾,来自《塔木德》里的一句祷告语,“主啊,求你赐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求你赐我耐心去接受不能改变的,求你赐我智慧去分辨哪些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思考
生活中也有很多边界,有些是可以突破的,有些是难以突破的,哪些边界属于后一种呢?

第007封信 苹果成功的奥秘:从科学和技术的区别说起

重点笔记
苹果成功有四个独到之处:
1、了解时代的技术边界;
2、技术没有公司边界和国界,只要技术或者产品好,用谁的都行;
3、从来不把新产品的命运,寄托在还没有结果的科学研究上;
4、在边界内尽可能地平衡各种需求,给一个整体上最好的答案。

思考
能否谈谈你对苹果那种整体优化产品,而不是只关注每个指标的思维方式的看法?
这就如同数学中经常解决的在有限条件下求得全局最优解,苹果就是这样的公司,虽然单一指标的最优可以给人一种直观的冲击感,就如同我们刚学习总想让每个值达到最优,但是这并不是最好的结果,但是苹果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也是其成功的奥秘。

第008封信 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

重点笔记
把事情做好需要搞清楚三条边:
第一条边是基线,你可以理解成直到今天为止人类或者你所掌握的知识。不同人的基线不一样,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建立在这条线的基础上,并想办法提升它。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基线,学历越高基线也越高。
第二条边是理论给出的极限,它无法突破。
第三条边是能够扶着向上攀登的绳索,或者说阶梯。它需要你把目标拆解为具体的行动步骤,并专注其中。
最后再来优秀的评论作为结尾:
基线————刘润:你以为的顿悟,可能是他人的基本功。
极限————吴军:“极限”这个概念是可以让我们突破认识的限制,比常人更快地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向上攀登的绳索————罗振宇: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其实很简单。不管他的学历有多高,本事有多大。而是遇到一个大难题,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有畏难情绪和抱怨情绪,是不管这个难题有多大,第一反应是要分解问题,把大难题变成小难题,或者是马上就可以做的动作。

思考
能否给自己定一个今年的目标?分析一下自己的基线,找到一个能够攀附向上的阶梯。

答读者问02 如何用计算机思维解决问题

重点笔记
计算机思维即:
1、宏观:找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对应;
2、中观: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做到全局最优;
3、微观:合理组织和利用资源,凡是留有余地。

周末放送 Google的商业模式

以下摘抄自评论
从谷歌的商业模式,总结了五点思考:
1、能解决多少问题,决定你能挣多少钱——最成功的计算机公司是能帮助世界上每个人使用。
2、向高手学习,汲取行业智慧——Google经常请各行各业的精英来公司报告,不管他们做的事和Google有无关系。
3、做连结者,不必做制造者——只要把互联网的内容送到千家万户就行,至于内容是谁的不重要。
4、销售的本质是把东西卖出去——Google服务的特点是直接面向最终用户,这和投资大师巴菲特一样。
5、简单目标,专一致志——Google成功的原因是将中间环节减至最少。

周末放送 本周回信精选

1.回信一
2.回信二

思考一:
量级之差,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看问题的角度,在于见识和胸怀。
以前读过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随从们要循原路去找,楚王却说,算了吧,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不必去找了,随从们都很敬佩楚王的胸怀。
楚王的胸襟足够开阔宏大,他不介意自己失去弓,也不介意让楚国的平民得到自己的弓,身为帝王就应该有这样的气度和胸怀。
而孔子听说了这个故事,仍然叹息楚王的气量不够大,为什么不说人失之,人得之呢?
在孔子心中,无论是楚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都是一样平等的,都是“天下人”,何必分为某一国家的人呢。
孔子以人为核心,“人”和“楚人”确实不在一个量级。
老子也听说了这件事,他提出了更宽广的说法,去掉“人”的限制,直接“失之,得之”,从人的范畴走到天地万物的范畴,因为他认为,人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造化和自然的产物,何必区别对待?
老子的思想已经达到了天地万物的宇宙之境界,和“人”又不在一个量级了。
思考二:
1、成就=成功率x事情的量级x做事的速度
2、个人财富的量级=加杠杆。一个人的收入要想有量级的增长,就要用杠杆,一是加技能稀缺的杠杆,二是加团队杠杆,三是利用资本杠杆,这样财富才能呈指数级增长。很多人开了一辈子的店,到老了还是这么一家店;有些人当了一辈子理发师,到老了依然还只是一个理发师,不会升级,仅仅靠自己的努力,不吃不喝不睡,也无济于事。
3、个人能力的量级=做乘法。一个人的能力要想有量级的提升,就需要多维度地培养自己的能力,而且要让这些能力发挥协同效应,而不是做简单的加法,这也会那也懂,但是然并卵。
4、产品的量级=幂律增长,一个产品要想有量级增长,就要让产品在技术上、品牌上有量级突破,建立壁垒,让别人无法超越,而不是想着怎么降低成本,外观做得更好看,就像谷歌做的搜索算法,就是量级的差别。
思考三:
许多人一直想的是捡芝麻,确实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媒体的文章说,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工资那么低,就算按每年10%的增幅,还不是连一套学区房都买不起。
但是,有量级思维的人即使处于低工资的水平,但也会想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几年后能有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收入,会想如何通过投资等方式,尽快实现财务自由,而不会简单地根据现在的工资水平相加,确定自己一生的收入。

第009封信 上帝喜欢笨人(上)

重点笔记
我一生感悟最深的一句话:上帝喜欢笨人。既然自己能力有限,就按照有限的能力尽力而为就好,不要以为有了什么高科技的时间管理工具就能做更多事情。人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情。

思考
能否就“上帝为什么喜欢笨人”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这个“笨”不是指真正字面含义的笨,而是指踏实做事、对任何人负责的态度,这句话也让我想起来本科最喜欢的一句话,用英文直接表述更为合适,Steve Jobs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第010封信 上帝喜欢笨人(下)

重点笔记
1、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聪明的人,只缺少傻子。作为一个傻子,不会像聪明人那样天天门庭若市,后面跟着一大堆的追随者,但是能够得到自己应得的生意伙伴、合作者和朋友。
2、不仅做人可以傻一点,做事情其实也不妨傻一点。我们接受信息的带宽其实很窄,因此很难并行做好几件事情。因此,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不用并行处理,或许是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做事情,不在于开了多少个头,而在于结了多少次尾。

思考
能否分享一下你对鲁迅这段话的看法:“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不如浅一点的好。”
心智比较简单的人,做事踏实,看事情简单,目光清澈,反倒容易直奔目标,剔除不必要的枝节。反而思想太复杂城府极深的人,容易绕路,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看着你。

第011封信 笨人威灵顿VS天才拿破仑

重点笔记
1、威灵顿的特点就是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从不相信自己能创造什么人间奇迹,然后就在边界里把事情做好。因此他每次在战前都是事无巨细地安排好每一件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在他军旅生活的后一半时间,没有因为自己事先考虑不周而出什么差错。
2、人如果存在先天不足,首先要承认它们,这是我们的边界,然后要提前准备好应对的方式。既然不是拿破仑那样的天才,就不妨学惠灵顿当笨人,用笨办法做事情。

思考
库旦普教授和辛格博士做事的笨办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1、充分准备,用“笨办法”做事情,是面对未知困境的积极状态,既包括内部心理的准备,也包括外部的人、方案、物资的准备,这样面对没有“地图”的场景时,我们的“航船”不会因为经不起风浪或者缺少淡水和食物无法前行。
2、面对未知更好的办法,就是把已有的能力和资源优化成“指南针”,把可控的部分做到最好,至少已经减少了部分的风险。不存在没有风险的事情,但是降低风险就提升了做好事情的概率。
随意应变并非不做准备,而是在已有的最大可能的准备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的灵活程度会更强、心理压力会比较小,从而获得更多思考空间。

第012封信 一生的五件事

重点笔记
1、每个人的生活都独一无二,既不能由别人代替,也不可能在以后有时间补上。以后有时间,等于永远没有时间;人一辈子至少该尝试一次做自己喜欢的事;
2、回馈完全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从现在开始身体力行;
3、信仰最能够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一个有信仰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是对的,就不怕恐吓,敢于行动;
4、每一个人最后都应该考虑留下什么遗产。可以问自己: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我,是否会完全一样?

思考
人生,至少要实现一次阶级的跨越,哪怕只比家族过去好一点点,也要为之而努力。无关乎物质金钱,而是思维的跨越,考虑问题的方式,一代比一代强的,不该仅仅是物质的丰盈,是掌握知识转换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将这样的智慧与获取智慧的方式,传承下去。
犹太人之所以在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是因为他们很有钱,恰恰相反,过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次犹太人赚的钱,都被人掠夺,他们在不断被人洗劫财富跟驱赶中,因为不能拥有土地而四处漂泊,最终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一个思想:智慧,是永远无法被掠夺的。也正是如此,犹太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远远超过我们任何一个民族。
因此,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结婚生子,智慧的增长,能够将所有的努力都变得更有意义。

答读者问03 敢于承认傻,才是自信的表现

重点笔记
世界不公平,没有亏欠你。
理解处处存在不公平、人人各有所偏好,那么就能知道,成功并非一个人的努力和运气,而是周围有多少人愿意帮他成功。
威灵顿打仗前的准备,是做好“看地图”的功课,而非预测;做足准备后,在现场指挥则是要“重反应”,跟着指南针找方向。
真实世界是复杂的,懂了世界运行的残酷,才能心安理得地认傻,智慧地做笨人。

周末放送 Google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群众路线

重点笔记
评论一:
管理是一种很大的成本。
很多公司不重视招人,以为可以通过管理来解决人的问题。其实大多数人的大多数习惯都不会改变,通过制度来管理人,只能是事倍功半。
就象婚姻,如果人错了,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幸福。
最好的管理,就是每个人都能够管理自己,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招对人。
评论二:
1、群众不创造历史,他们从来都只是历史的参与者,而非决策者;
2、个人价值的实现需要依靠集体来展现;
3、精英的能力要远大于三个臭皮匠能力总和,线性的叠加永远赶不上做乘法指数级的增长;
4、运气很重要,前提是你要足够优秀;
5、自下而上的管理有时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周末放送 如何避免成为耍小聪明的人

重点笔记
1、这篇文章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
清朝有个卖大米的小铺,家里掌柜的为了挣更多的钱,特意把秤往低调了一下,一斤米现在只需要卖出去0.95斤。
这件事碰巧被儿媳妇看见了。儿媳妇就悄悄地瞒着公公把秤改成了1.08斤。这样米铺每卖一斤米就亏0.08斤。
奇怪的是,从此以后,这家米铺生意越来越好。20年后这家米铺已经成了全省最大的米铺,过年的时候老太爷问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米铺越来越好,大家说不出一个一二三来。老太爷得意地把当年的事说了出来。
这时,儿媳妇却告诉了大家事情的真相。从小父母就教育自己吃亏是福,生活和工作中自己经常吃亏,反而自己过得非常轻松。
我们农村还有一句话,叫做你骗“地皮”,“地皮”骗你肚皮。
自作聪明,掩耳盗铃的人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吧!
2、当我们在说做事“笨”的时候,其实是在说“做事慢但有效”,而在说做事“聪明”时,是在说“做事虽快但效果差、甚至无效”。
3、“其实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每一个人都不容易,这些早起上班的人,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但都为自己的梦想在打拼,我并不孤单。”
有一句古希腊谚语,他是从外公那儿学来的: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
外公讲完后问他:“昭阳啊,你想做雄鹰,还是做蜗牛?”
他想都没想就说:“我想做雄鹰。”
他记得外公说过:“昭阳,很多人身上充满了天赋,就像雄鹰靠自身的翅膀飞上了金字塔顶端;但蜗牛不一样,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向上爬,而且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狂风暴雨的阻挡。
只要蜗牛爬上去了,它眼中的世界,它收获的成果,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昭阳,记住了,只要你朝着目标一直爬,哪怕没有登上最高点,所到之处都会留下痕迹,当生命走到尽头时,那过程也足以感动你自己,这就足够了。”
我的话,将来你会明白的。
——来自小说《绝情华尔街》
4、还记得《海贼王》中的一个岛上,一名医生在临死前说:
人会在什么时候死亡,是心跳停止时吗?是万箭穿心时吗?
都不是。
人只有在被人遗忘时才是真正的死亡。然后他笑着离开了。

第013封信 超越免费(上)

重点笔记
1、雅虎的杨致远和费罗首创了免费的互联网服务,让互联网成为了一个开放、免费的工具;
2、免费带来的一个结果是迅速形成垄断,也让商家的收入大幅减少,甚至让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陷入缓慢发展的阶段;
3、免费能够成功,是因为过去一些东西有稀缺性,当那些东西不再有稀缺性时,再免费就没有意义了;
4、超越免费的第一条是制造一种稀缺性,而这需要产品、服务本身具有一种难以复制的特性。

思考
在我讲述的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方面,你有什么思考和体会?
稀缺,过去我们从经济学中,看供给需求;今天套用到个人成长及工作,看人才过剩。
从踏入职场的实习阶段,即是劳动市场中“自己能力”和“工作需求”的较量。当市场上人浮于事,同样岗位对学历要求变高、针对其它领域(才艺、关系)进行筛选就更强;当市场处于上升期、急缺人才,则劳动一方有议价权。除此外在环境之外,能在劳动市场拿回议价权的方法,就是增加稀缺性。
查理芒格说,想要得到一件东西,首先要让自己配得上。与其追求高工资,不如先让自己有价值。超越免费,也就是理解量级思维:不在芝麻中争大小,而是想办法成为西瓜。

第014封信 超越免费(中)

重点笔记
1、在未来,超越免费不仅是我们做生意的原则,也是我们做人,自我成长所必须注意的地方;
2、超越免费的第二个办法是时效性。了解了时效性,你会体会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这样总是可以领先同辈人一步,让自己成为具有时效性的人才,而不是廉价的人;
3、超越免费的第三个办法是个性化。不论是做产品还是做人,都要追求无法复制的个性化。

思考
我们教育的一点不足之处是,培养的人都是从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能否分享一下如何把自己变成一个个性化的人?
1、不要用专业限制自己,让自己多元化。
无论是在校还是工作中,我常常听到别人说“我是一个理/工/文科生,所以XX方面我不擅长”。事实上,没有哪方面的研究或工作只需要你具备一种能力的,做一个有文艺气息的攻城狮,或拥有科学素养的文科生,自己不限制自己,世界也不会限制你;
2、让自己变得“有趣”
与幽默和搞笑不同,它的独特之处是“让人觉得意外”。“搞笑”激发的是人的感官和情绪;而“有趣”是一种精神享受,激发的是人的思考。如何让别人哈哈大笑之后,还能有所启发。
给大家分享一个马伯庸的故事:他说他在产房见到妻子一脸疲惫,就对第一次看到的儿子说:”为你这孺子,几损我一位大将!“
3、有长期目标感
在上周的话题中,我一度的思考是”和聪明人相比,笨人看得更长远“。做好了准备就撸起袖子加油干,没做好准备就低声埋头打基础。但是殊途同归,你在你擅长的、需要加强的地方不断积累,与同龄人相比,你就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个性。

第015封信 超越免费(下)

重点笔记
1、超越免费的第四个绝招是提供可用性(易理解性)的产品和服务。任何时代能够把事情解释清楚不仅是一个有用的本领,而且是一个很赚钱的生意;
2、超越免费的第五个绝招是提供可靠而易用的服务;
3、超越免费的第六个绝招是具有数据黏性的服务。越是善用数据黏性的公司,后来的发展越顺利。而开始靠免费拉用户,甚至花钱买用户的公司,常常后劲不足。

思考
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和服务的可用性有待提高?
超越免费的六个方法:
1.稀缺性,它是用户愿意选择和购买的前提,轻易可得,即便是免费送大家,也不见得有用户,稀缺性是产品或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点。
2.个性化,同质化的产品、类似的服务如果都采取了免费的策略,就需要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方面展开竞争。
3.时效性,抢占先发优势,在第一时间向用户提供服务,在时间上领先竞争者。
4.可用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方便需求者使用,使用者不必在使用上投入太多成本便可享受服务。
5.可靠性,稳定而可靠的服务是消费者长期使用的基础,无法保障可靠性,消费者早晚会选择离开。
6.数据粘性,在提供的产品上要能够将用户的资源和信息保存在产品和服务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用户在产品和服务中积累的个人资源也就越多,用户越无法轻易更换。
在吴老师分享的6点中,个人最受启发的是可行性(可理解性),原来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可理解性和可用性也是蕴含巨大的价值,这也是得到这个平台的价值。

第016封信 他人的关注可能很不值钱

重点笔记
1、他人的关注可能很不值钱,把精力花在那些根本不值得关注的事情上,是一件收益极低的事情;
2、不同人的关注是不平等的,同一个人不同状态下的关注也是不平等的;
3、阅读免费低质量的内容,远没有付费高质量的内容有意义;
4、对于商家来讲,重要的是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关注能给核心客户带去什么价值;
5、找一些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朋友(高ARPU值群体),为他们提供一些价值。

思考
能否举几个ARPU值高的公司,分析下它们有什么特点?
探讨ARPU值,是每用户平均收入=总收入/用户数,更精确来看,像苹果公司那样能明确指出谁是用户(那些买了手机的人),而像谷歌和腾讯不太能区分“用几次”的人算得上用户,则看使用的活跃度,因此ARPU=月收入/月活跃用户数,平摊到所有用户(包括付费及未付费的),那么ARPU的量级就次于苹果公司。
概括来看,ARPU值高的公司,产品价格/替换周期通常较高,通常价格高、产品周期短的公司占优势。从原本公式来看,总收入固定之下,若是用户数相对较小,ARPU也会比较高。这有点反直觉,然而拥有10个了解你的用户,比找到100个用户还好,这样解释或许能容易理解。
回到个人身上,能有真正互益的朋友,胜过认识一群泛泛之交。真正的朋友不多、而你们之间的互助价值高,以及交流频次高,都能让互相成为高ARPU的对象。一个人的见识是周围五个朋友的平均,此言不假。

答读者问04 教会徒弟,会饿死师父吗?

重点笔记
1、凡是世界上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就没有稀缺性;
2、至于怎么比徒弟快,不完全是比徒弟更努力,因为这只是在低层次上的竞争,而是首先在见识和格局上要比徒弟高,气度要更大;
3、一个组织里,永远不缺乏那种掌握了一点技能的人,恰恰缺乏愿意分享,愿意相互提携的人;
4、什么是效率?效率=得到的结果/投入;
5、我们宁可需要慢一点,但是能产生正向效果的员工,而不需要关键时候掉链子,凡事都指望不上的人。

周末放送 佩奇和布林——Google的绝代双骄

重点笔记
Google的独到眼光和先发优势,不仅把搜索广告变成金矿,还确立了游戏规则。占领制高点、让大家按照你规则来玩,即增加自己稀缺性的好办法。
之后的雅虎和微软的MSN,与Google拼搜索,实际也是落入Google的棋盘,因为拼起搜索,就必须遵守Google制定的游戏规则。
看透一个产业发展的趋势不容易,能重设游戏规则更是稀缺人才。而重设规则,正不是创新的起源吗?过去人们以为酒店旅馆要有资本才能做,Airbnb改写规则;过去人们认为出行打车需要有车队,Uber也重设游戏。所谓创新,即是在原有游戏中,发现新的玩法,先发制定规则,自然成为稀缺的行业霸主。

周末互动 如何增加自己的稀缺性

重点笔记
1、在生存法则中,有两条线。忍是一条线,能是另一条线。
这两条线之间的宽度就是生存的空间,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生存空间就越宽,这种人的稀缺性就越高。
人不是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增加自己稀缺性的砝码,客观环境造成了大多数人一开始不能往高处着眼,而是踏实做好眼下的事,做别人不愿意、不屑做的事,把小事做好,而后慢慢向高处发展。
企业也如此,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胜负往往在毫厘之间,多一丝生存空间,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的两条线,就有更高的概率“剩者为王”。
2、超越免费有六个办法,而在我看来,其实是”稀缺性+五个维度“。
时效性,即在时间上的稀缺;个性化,是空间上的独特;可用性,即资源利用的能力;可靠性,代表信任资本的累积;而数据黏性,是善用数据的护城河。
五个维度,总结为”稀缺“的技术壁垒。
3、吴军老师说的效率,我认定是一条曲线而非静态值,横轴是时间,纵轴才是效率。
平庸的效率是一条水平线,卓越的效率则是指数上升的,同样计量的前期投入,投入方法不同,表现的曲线截然不同。
作为一个十年坚持写函数库给自己使用的程序员,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只不过我周围能熬得过时间的人好像太少了,也或许他们常常只看到了一个静态的时间点。
4、总结一下我知道的有趣的人,他们有以下显著特点:

  • 他们是某个领域的精英,却博学且涉猎广泛,他们能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影响别人。
  • 他们善于表达和讲故事,言之有物,总让人受益匪浅。
  • 他们富有,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精神上的富有使他们的生活妙趣横生,物质上的富有让他们更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的个性。
  • 他们的有趣是自然流出的,仿佛池子里的水满了溢了出来。

最后,我想到《1843》中的一句话:”personality is who we are in front of other people, our audience is our identity.“

第017封信 美国VS中国,在哪里生活更好(上)

重点笔记
1、中美之间在生活上,最大的区别是在家庭生活方面。美国中等以上的家庭,家庭观念比中国人要强,中国人强的是家族观念,不是家庭观念;
2、美国人的家庭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家人要一起活动,家比工作重要,父母要参加孩子在学校的演出、体育比赛活动;
3、中美之间生活习惯上的第二个差异是在做事的方式上。美国人做事总是要事先计划好,按部就班地做,很多计划一做就是一年,中间要想插进去事情很难。

思考
计划性本身也是双刃剑,太规范做事情就失去了灵活性和新的机会,当然没有机会也是不行的。能否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罗胖的《计划的用处》,讲到制定计划的目的不是为了刻板地完成计划,而恰恰是为了应对变化,为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各个方面的资源准备;
2、罗胖的《骆驼策略和兔子策略》,讲到在高风险时代,做万全准备的骆驼策略是必要的,而在我们这个低风险时代,边吃边走边找目标的兔子策略没准也是明智的。

第018封信 美国VS中国,在哪里生活更好(中)

重点笔记
1、美国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较大,不仅是物理距离,还包括心理距离。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隐私的看重;
2、在美国的文化中,父母认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识;
3、美国人公私分明,下了班之后,大部分人是不会在家里查收邮件的,因为那是他们私人的时间了。此外,美国人更看重利益,而不是交情;
4、主动管理好自己生活的社区在美国非常重要。

思考
1、你觉着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既能维持中华文化的传统,又能与时俱进?
2、能否就主动性谈谈改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技巧。
在中国,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是向下管理,自己要做什么事,听命于上级的指挥,时间久了,自己就会很被动,像似沦为一个工具。
因此,”向上管理“便是通过主动性来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方法。
向上管理,就是对有管理你权力的人,施加影响力的方法论。向上管理有以下几点心法:
1、主动向老板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建立信任。信任,是影响力的基础。如果老板不相信你的人品、可靠性和专业能力,你对老板就没有什么影响力。
2、始终兑现自己的承诺。值得信任,可靠,是不让老板担心。
3、帮助老板节省时间,储蓄影响力。

  • 向上沟通,注重套路
  • 不只是提问题,还要提出建议
  • 提出两个以上的建议,并作出分析
  • 与上司讨论,并由上司作裁决

第019封信 美国VS中国,在哪里生活更好(下)

重点笔记
想要移民美国想要搞清楚5个问题:
1、能否吃西餐;
2、能否欣赏英语诗,你能不能享受美国文化和制度好的那一方面;
3、是否是边界内玩游戏的高手,美国经济体量很大,但要在边界内寻找发展机会;
4、生活目标是否明确;
5、是否认同小家生活的重要性,如果你喜欢过小家的日子,美国很适合你,如果喜欢热闹,中国似乎更适合。

思考
很多时候目标不明确是做事情不成功,或者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能否分享一下你在明确目标方面的经验?
从两方面思考目标性不明确从而带来的收益不大原因:
一、我是谁?
”海阔任鱼游,天高任鸟飞“,再好的千里马在沙漠里跑不过骆驼~当想知道哪里更合适自己的时候,首先要根据不同环境里的人文环境结合自身优势劣势分析自我,先认清自己,然后才能更明智做出适合自己的环境,之后明确的目的,才更有意义。
二、这是哪?
有句话说:”如果你无法承受我最差的一面,就不配拥有我最好的一面。“在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当下,不仅仅中美之间的优缺点慢慢的在倾斜,整个世界在过去比中国优越性很多都已经消散。中国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等等这些,整个世界都是望尘莫及的,在美国,去银行买个支票都要提前两周预约,人们已经习惯了把生活节奏放慢。所以,出发之前,一定要透传全面分析,要去的地方全部的优缺点,看看自己到底需要哪些,目标地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与缺陷,我们是否能够承受。

第020封信 是否该出国读书:中美教育全面比较

重点笔记
国内大学的长处:
1、考试成绩好;
2、学生群体水平整齐;
3、毕业时绝大部分都达到了培养目标。
HYPMS的长处:
1、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好;
2、很早地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
3、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强;
4、自由选课,选择专业,因材施教培养每一个人;
5、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比较多;
6、双学位的毕业生比例很高,有的大学比例高达一半。

来信补充 大学是怎么来的?

重点笔记
在几千年来的教育史中,一所大学能否传授这些大行之道,一个学生能否学到它们,是衡量高等教育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思考
大学最重要的是学术自由,不理解这层含义,就无法理解耶鲁大学最根本的价值观。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回信精选 人生赢家懂得把握动态平衡

重点笔记
评论一:
计划和灵活性,让我想起了如何把大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放入一个杯子里。正确的方法是先放大石头,再放小石子,最后放沙子。这个是”要事优先原则“。
做计划:
设定一个目标,并安排进度和每阶段需要花的时间,它们是大石头,要最先确定和安排好时间,并留出足够的盈余时间。
灵活性:
1、小石子和沙子的时间,要用来处理突发事件的;
2、要定期检视自己的目标、查看计划的完成情况,如果偏离了坐标,就要修正。
评论二:
很久之前,读过海明威的一句话:”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你居住过的城市,它们会深深地影响着你,同样适用于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且这样的气质会消无声息地浸润你、影响你、改变你。
比如吴军老师在美国生活,养成了做计划的习惯。对于计划,我在学习吴军老师的来信过程中,也渐渐地养成了做计划的习惯。
也知道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从而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践过程中,深有体会。但拿自己以往不做计划的日子相比,还是做了计划的日子,过得比以前满意。
所以,对于计划,不要太过死板,要灵活运用,要辩证来看,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才是关键。
评论三:
目标明确的作用是”矫正“行为。
1、每一次行动的效果通过回顾目标,能够得到评估、发现问题;
2、评估结果能够引发思考、分析原因;
3、总结经验,为以后的行动带来建议。

第021封信 莎士比亚的智慧之二

重点笔记
1、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是冲动的,婚姻是理性的;
2、爱和婚姻都是要把自己的一切付出,也就是一种牺牲。

思考
能否分享一句你喜欢的莎士比亚的名句,谈谈你的感受和启发。
1、This above all: to thine self be true. (Hamlet)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诚。——《哈姆雷特》
一个人对自己忠诚,其实是面对真实的自己,敢于面对自己,才有机会正视自己,方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活出自己。这是爱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当要求一个人爱他人、对他人负责时,首先这个人必须爱自己、对自己负责。
2、我荒废了时间,时间便把我荒废了。
不做时间奴隶,也不妄想做时间主人,只想做时间的朋友,不负良辰美景、不负韶光岁月!
3、爱所有人,信任少数人,不负任何人。
爱所有人,是指一开始假定所有人都是好的,真心付出。我们对待这个世界也假设一切都是美好的,总会有点瑕疵,但无伤大雅。
因此,就有了”信任少数人“。信任最亲近的人,这类人不需要很多,知心就够了。
不负任何人,指的是大丈夫活得坦荡,安心。
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这是笨道理,也是大智慧。
4、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最平淡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有价值的道理。比如:如何避免用谎言掩盖谎言?那就是一开始就别说谎。一个真诚,并且言行一致,前后一致的人才能打动人心。我们不能说做了坏事不一定会被发现,成为不真诚的人本身就是惩罚。这也是上帝喜欢笨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第022封信 年终总结

重点笔记
1、为教育、家乡、社会做出贡献和为他人提供价值,在付出的过程中就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2、想做的事要立马行动起来。”将来有时间或者有机会“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永远没时间,永远没机会。
3、对待困难,解决问题的态度应该是问问自己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然后就身体力行地去做。

第023封信 年终所做的减法

重点笔记
1、不要过高估计自己能够承担的负荷,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而不能试图超越极限胡来。
真正能完成大任务的人,总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本着十二分负责的态度去做事情。
2、如果人的生命是无限的,或许反而一事无成,因为永远有明天。
拖延症不一定好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进一步做减法。
3、不用介意把没做完的事摆出来让大家评判,因为人非完人。更重要的是把自己接受的教训告诉大家,让一个群体共同进步,才是目的。

第024封信 新年计划和对未来五年的展望

重点笔记
1、人要主动做事情,把握时机。今天,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各种产业的大机会就在眼前,不应该错过。
2、如果要进入一个新领域,最好是找到一个能够发挥你特长的切入点。虽然不能确信能走多远,但是这可能是比较省力的方式。
3、今后五年的做事原则:步子要比别人迈得大一些,落脚要比别人稳一些,对前途的信心要比别人坚定一些。

思考
最后,能否谈谈你对未来的判断和思考,分享下你的应对策略和行动计划。
1、未来社会不懂计算机就是文盲,人工智能会替代越来越多工作。
2、吴军老师说”极端情况下,只做这5件事就够了“。吴军老师不断提醒要做减法,第一季中提到”如果你做的事,别人觉着可有可无,那就没有做的必要“,我也知道二八定律,知道一件事都不好,不可能做好其他事。
3、上帝喜欢主动的人,这是第一季《硅谷来信》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之一,但这种主动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对”局和势“洞察之后、对资源和优势盘点清楚之后的一招制敌、一击即溃。
4、我们的命运由时代和时机决定。在去年看到万维刚老师谈论”运气动力学“时,我只是隐隐约约记得”选择大于努力“,从来没有想过个人主观能动性和时机之间的关系。到后来,我知道了很多创业公司因为时机不对过早或过晚进入一个市场而倒闭,过早是在帮忙培育市场,”前浪死在沙滩上“,过晚是红利期已过,时常被瓜分尽了。而现在,我是怀着对历史、科技、时间、宇宙、人类、生死的敬畏之心来看待自个体生命。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很多人现在唱衰人工智能,是没有看到乱象之下蓬勃的成长力量。想起当年苹果手机横空出世时,包括鲍尔默在内的科技大佬也在唱衰苹果。
6、风险防范意识。想起芒格说:漫长的一生,我都在期待麻烦的到来。

答读者问06 怎样锻炼成为一个决策者?

重点笔记
1、刻意练习从多维度考虑问题,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去想问题,特别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想问题。
2、首先需要搞清楚他们不赞同的原因,接下来要搞清楚在什么条件下,他们会赞同。这就是一个主动的做事态度。
3、每次在做事情之前,能否换一个思维方式问问自己,这件事是否真的有必要做?如果有,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
4、一个人在单位里,要主动找好的领导沟通,给他当徒弟。

第025封信 粗调和精调:从一道Google的面试题谈起

重点笔记
1、世界上顶级的公司在招人时越来越强调一个人未来的可塑性,因为大部分公司招人是做未来的事情,而不是重复过去的事情。
2、任何一个机器学习的过程,都是不断调整数学模型参数的过程,直到参数收敛到最佳点。每一次调整被称为是一次迭代,调整的幅度被称为迭代的步长。
3、粗调:先确定大致范围,效率更高;精调:缩小调整的幅度,精度高,准确性高。

思考
粗调和精调的思维方式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应用。很多时候我们先用低成本解决主要问题,然后再想办法把最后5%,10%做好。
所谓工程思维,就是你不仅仅要知道目标在哪里,而且必须设计一个能达到目标的路径!要想提高工程思维,必须掌握粗调和精调的思维模式!
在软件编程中,所谓的粗调就是:不管结果怎样,先让自己写的代码运行起来,哪怕结果很不好;所谓精调就是:根据所得结果和最终想要的结果对比,再一点点修改调试以至于达到最终结果!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想着当自己准备好一切之后再行动,这些都是一些追求完美的人,可结果是这些人开始做的事很少,做成事的人更少!所以,我们应该采用粗调和精调的思维模式进行改进,先粗调:不管什么事,准备一下后,就行动起来,开始的结果肯定不会像你想的那么好,但是不要害怕,我们紧接着进行精调:根据结果我们再精细的调整自己的方向。在开始时采用粗调思维模式,在行动中采用精调思维模式。

第026封信 微软为什么面试这道题:井盖该是圆的还是方的?

重点笔记
1、公司发展大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要与时俱进,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对于一个规模扩大了十倍的企业未必适用。
2、大公司面试并非纯粹的考察学生知识点,而是考察他们的思考过程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微软并不期待某个”正确“答案,而是看候选人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027封信 微软曾经最大的竞争对手——高盛

重点笔记
1、高盛对人的软实力非常看重,特别看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高盛选拔人才三原则: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比知道答案更重要;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如果遇到超过自己能力的问题,懂得求助于别人。
3、世界上各行各业的精英的共性:善于解决问题,更看重方式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要结果。

思考
高盛的第三道面试题,如果你被压缩成一根铅笔,掉进了果汁搅拌机中,怎么出来?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么?
1、避免危险。芒格曾说,如果知道自己会死在某个地方,就不去那里,而投资亦然。风险意识优先于报酬,损失50%,则需要获利100%才能回到初始资金。既然刀子在正中间,则首要任务是避免接近,尽力向边缘靠着,才能安全。
2、适时求救。保留体力,在能帮你的人出现时,才大声呼救。职场上防人之心不可无,若找到没能力或压根不想帮你的人,费尽唇舌转述目前困境,也得不到任何帮助。
3、最后,若没人能适时帮助你,一定要在deadline前,向上级报告任务的困难,以及要求将工作分配给适任的同事。
当然,出来后要复盘,避免再次发生危机,是下次进步的基础。李宗盛的《山丘》里歌词,世界上有两类人,”无知地索求“和”羞耻于求救“,后者有更多的好奇心,勇于探索答案;但,遇上大麻烦、超出自己边界的事,一定要有意识地积极向外索求。

第028封信 信息时代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晶体管发明者肖克利的经验教训

重点笔记
1、如今选拔人才的特点:竞争某一个职位的众多候选人,通常专业水平都不差,因此要比专业水平以外的能力;很多工作未来所需要的技能在当下的大学里并没有教授,掌握新知识得靠自己的悟性和努力。
2、肖克利强调智力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性,而不太看重年轻人的专业背景。并且认为人的智力水平可能比起跑早了半拍要重要得多,这一点今天美国的跨国公司都认可。

思考
结合肖克利的做法,今天请大家思考一下,在信息时代个人的什么素质,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未来社会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个人核心素质:
第一,个人能力
创新力;思维能力;全球化视野
包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多元思维,跨文化交流,外语学习,快速适应力
第二,群体中能力
领导力;有效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和协作能力
包括:语言沟通,同理心,良好关系,结成伙伴,团队协作,群体认同

特点:
1、长期培养,不易丧失
这些能力是逐步增强培养获得的,必须在不断的使用中积累,它不是一个公式或者一个概念,同样在获得之后也不容易被很快超越和淘汰;
2、交叉综合,多个维度
这些能力都不是单一概念,不是某个学科,某个专业技能,而是一个人整体协同的行动和思考能力,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因素共同融合形成的复杂系统。
所以未来我们获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一项技能,更是培养个人在未来世界中生存的综合能力。技能也许是会过时,但综合能力却能让个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回信精选 知识之外的个人素养

重点笔记
总结一:
知识之外尤其重要的个人素质包括三类意识,分别是:
1、明确方向和目标的交付意识:
一个人倘若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他才会去积累相应的知识,才会为了那个方向去努力。而交付,是对方向和目标的反馈,可以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调整和修正的空间。
2、直面未知和未来的愿景意识:
我们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知识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老方法解决不了新问题,这都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这时候,坦然接受自己当下的不足,接受自己很多经验已经无用过时的现状,学会不断清空自己、谦卑地做一个终生学习者才是立足的根本。
3、开放坦诚地沟通和分享意识:
这一点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格外重要。沟通是双向的,选择也是相互的,能把要求放到明面上来探讨,反而多了达成协作的可能,比相互试探、彼此迁就弄得大家都不舒服来得好。

总结二:
因为社会发展的一些趋势,我们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学习和工作无法区分、相辅相成。
未来,在你20多岁从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到你退休之前,你仍然要继续更新你的知识体系。
2、跨领域的通用人才更受欢迎。
新时代的模糊、无界等等趋势,导致我们无法区分专业,我们需要复合型人才。
3、思考和实践在学习中占比更高。
大脑被解放出来干嘛呢?思考和创新。学习思考方法,比背诵知识,在这个时代要有用得多。
4、沟通、创新等能力的学习更重要。
5、需要理解整个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2016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职场最重要的十项能力分别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力;人才管理能力;协作能力;情商;决策能力;服务意识;谈判能力;认知的灵活性。以上十条,都是软实力。

总结三:
知识之外的个人素质还有以下几点:
1、洞察力
罗胖在罗辑思维中谈到,好的洞察就是对事物最精准的比喻。这就要求我们对事情能进行深刻分析和理解,并且真正消化后,以准确的语言进行再解释。
2、组织与执行能力
工作中不仅需要提出好的想法,同时要有强有力的执行能力。知道该如何组织团队、制订计划、分解任务,并且达到目标。
3、社会交往能力
从项目管理上看,善于交往的人,能在工作中妥善处理矛盾,协调团队关系,推动项目向既定目标前进。
从公司经营上看,善于交往的人能更好地连接外部资源。
作为一个工科技术人员,我想我们不仅仅要在专业技术上提升,也要拓展自己的社交能力,才能实现“两条腿”走路。

总结四:
在当今信息时代,一个人除了所拥有的知识本身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极其重要的。
1、眼界,洞察未来趋势的能力。
身处一个行业,如果看不到客户明天的需求,触摸不到用户的真正痛点,换句话说,无法为用户创造出新的需求和新体验,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组织和个人,往往只能跟跑,无法领跑。
2、驾驭趋势。
在大趋势到来时,找准切入点,顺应大趋势,成就组织发展的同时,完成个人进化的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洞察到一个新趋势、新潮流即将到来之前,能否主动厘清并深入思考,个体或所在组织与新趋势的关系,找到切入点,将个体和组织融入到浪潮之中,这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大局观和强大的魄力,尤其是在众人皆醉我独醒时,坚持特立独行且正确的抗压能力。
3、践行,把想法一步一步转化为做法的能力。
能否把理想和新年愿望,转变成较为具体的目标;能否将目标变成切实可行的每日计划;能否把每日计划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每日行动。想法与做法、想到与做到之间的距离远超出人们想象。这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常立志、常废志,立了废,废了再立,在这个死循环无法自拔的主要原因。
4、协作,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后,该怎么做的能力。
最高效简捷的做法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两个现实的例子就足以说明协作在信息时代具有怎样的意义。十多年前几乎独霸手机业的巨头——诺基亚之死;苹果持续多年独占鳌头且持续辉煌,前者因不愿协作而死,后者因全方位、立体式协作而生。
从商业巨头的成败兴衰就不难理解协作的重要性。
5、容错,即在错误中学习的能力。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容错能力;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是一种容错能力。我时常提醒自己,很多人把犯错看成是终点,而对于一个不断学习、持续成长、随时进化的个体和组织来说,犯错恰好是成长的试金石,是改善提高的基石,接受错误,拥抱失败,才是当下快速迭代的信息时代最应履行的原则之一。

总结五:
除了知识之外,优秀的人应具备的素质——自我驱动的能力。
驱动若来自内在,能有源源不绝的动力,能有力求完美的决心;驱动若来自外在,则会适得其反地学习,把乐趣磨耗成待办事项。
自我驱动,是知识以外,最重要的素质。以乔布斯的话来说就是: “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如果还没找到,不要放弃”。
因为热爱,所以不会满足于平庸;因为不满足,所以能耐心练习;而因为死磕,能发现同样有趣的灵魂,一起解决不可能的问题。这一切,都来自内心的驱动。
自我驱动,具体来说是热情、耐心和开放的态度。热情,所以保有好奇心,不断优化手艺和产品;耐心,愿意静下心打磨,透过自律来完成Z字型中的努力方程式;开放的态度,让偏执的人能具有团队意识。因为内心的驱动,让人明白,把事做成比什么都还重要。
再具体到如何培养和锻炼,就是从工作中,发现驱动自己的小事。情绪是骗不了自己的,当人对一件事的差池无法忍受,代表他有动力把事情做好,像乔布斯愿意在发布会前练习上百次演讲,并不单纯是他追求完美的性格,而是他对于差强人意的演讲,无法忍受。
回想自己在工作中,对什么地方很介意,即便下了班仍在思考如何完善、即便不在考核范围内也想做好,那正是你能发挥热情的地方。找到不满足之处,发挥热情,然后耐心、反复地练习,这或许是工作最快乐的时光。接着,遇见怀抱同样热情的人,一起把“小事”做成“大事”。
数学家H.W伊弗斯曾说:“一个难题的解答者,必须具备两种不协调的素养:永不安分的想像,以及极具耐心的执拗。”
边界,需要自我驱动的勇者去开拓。怀抱好奇,耐心坚持,世界因你而不一样。

第029封信 发明背后的逻辑——飞行

重点笔记
1、当一个人有条件,在考虑做点什么有益的事情时,不妨把目标定得高远一些。
2、模仿是人类学习的第一步,这本身没有什么可耻的,真正可耻的是走不出模仿,永远模仿。
3、很多违背理论的行为,源于我们感性的想法和做法。
4、要勇于承认错误,这样才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滑的太远。

第030封信 莱特兄弟成功的关键——不打无准备的仗

重点笔记
1、人的天性是喜欢做新的东西,匆匆忙忙就使用,不喜欢反复测试。恰恰试验和测试非常重要,这一点是很多人所忽视的。
从莱特兄弟的经验可以看出,宁可多试验,多测试,也不要莽撞地把产品推出去冒险。
2、成功最重要的是靠走出模仿。
3、重大的发明需要经历两波甚至更多的失败,才能获得最后的成果,而发明的功劳总是给予最后一个发明家。

思考
为什么重大的发明,总是归功于最后一个发明家?
对于重大的发明,最后一个发明家所完成的往往是具有方向性的临界突破。一个发明,从无到有,在他的努力下最终呈现出来,他自然就在聚光灯下。聚光灯效应会使得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他的身上。
这就像足球运动,此前所有的积累固然引人入胜,但最后临门一脚的入门,不管是运气还是实力都会让人欢呼。

第031封信 为什么飞机不能飞得更快?

重点笔记
1、把超音速飞机创新和超越的过程概括成三步就是:“回到原点重新思考,重复过去成功的工作方法,根据新问题适当增加新方法”。这适用于各行各业。
2、任何让人花钱找罪受的产品都很难盈利。
3、在商业上,不仅要关心一个东西好不好,还要问一下贵不贵。

第032封信 航空业需要一个特斯拉

重点笔记
1、飞机行业发展缓慢,除了9.11的冲击,还要就是航空公司的垄断。飞机制造公司、航空公司和机场早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共同体。
2、外来者进入一个新行业时,通常会采取低价格的方式,在不起眼的边缘市场和传统的行业巨头展开竞争,然后当自己发展壮大后,再试着挑战行业的主导者。而特斯拉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先从最高端的市场开始进入。
3、航空业需要一个特斯拉一样的公司来“搅局”。

思考
个人觉着贴近平民生活的事物更适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比如手机的搅局者——小米、电商的搅局者——拼多多、物流的搅局者——极兔等等,但是远离平民,靠近较为富有的人们的事物更适合走“城市包围农村”的策略,比如国内汽车搅局者——蔚来等等。

答读者问08 为什么发明的荣誉总是给予最后一个发明家

重点笔记
1、不要纠结谁早、谁晚,关键看谁能产生效果。
2、发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简单地一次完成。醉心于发明的人,需要有长期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3、发明常常需要在前人量变的基础上形成质变,因此不太能够从0开始,需要站在前人的肩上。

思考
你考了99分,学霸考了100分,不要觉着你距离学霸已经很近了,你考了99分说明你实力只有99分,而学霸考了100分是因为试卷只有100分。

Google文化的最大特色之一:TGIF

思考
你见过哪些公司比较有特色、有意义的企业文化?或者你自己在生活工作中有哪些对你有价值的仪式感?
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时间来。”狐狸说。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所以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是对生活的热爱。
甚至是一种结束,或是一种开始。

节日的时候给朋友问候和礼物。
一个人也记得按时吃饭。
喝茶的时候要喝热茶。
收藏自己喜欢的东西。
偶尔弹奏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奖励一顿大餐。
在喜欢她(他)的时候就去行动,安排一次浪漫的约会。

仪式感是即便你孤身一人也能做到,让自己感受这种感觉,就不会那么孤独。
仪式感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知道自己是在生活,而不仅是生存。

之所以需要仪式感,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得到的小惊喜和喜悦更加延长更有价值。在很多乌云密布的日子,正是这些小快乐,才支持我们走过一天又一天。

你从发明中得到了什么?

思考
1、基因虽然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上限和下限,但是后天非智力因素如个人努力、成长性思维、刻意练习、家庭环境、专业指导同样非常重要。
2、印刷术发明的技术基础是两河文明的楔形文字、印度的印章文化、中国本土的纸张,这个时空中如果没有集齐其中任何一个技术,想破头也很难发明印刷术。这就好比怀孕,怀胎10月是最起码的时间要求,有了第一层积累,才会有下一层。
3、向没有借东西。发明创造的方法:找到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然后研究它“不能做什么、没有什么、相反是什么、可以减少什么”。

第033封信 为什么算盘是计算机?

重点笔记
1、算盘是计算机。有了口诀控制,或者说指令控制,算盘才能算计算机,否则,它只是一个辅助的计数工具。
2、计算机可以做很多事情,具体做什么,则看背后的人是如何操控它们了。
3、有些发明,虽然一开始是为了某一个目的,但是后来很多人在此基础上将它进行功能性的扩张,它就成为了一个平台。比如:Google的搜索引擎,最初它只是用于查找信息,后来变成了互联网入口。

思考
硬件是舞台,软件是舞者。
舞台宽阔,当然能同时容纳成千上万名舞者。但如果有一个最好的舞娘,在一个小平台上。她依然会跳舞。她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正如舞者比舞台重要,软件也比硬件重要。当今时代,欣赏舞蹈花的钱应该比搭场子多。为舞蹈付费,是因遇到了好舞娘,而非大场面。
软件亦如此。

第034封信 计算机从简单到复杂

重点笔记
1、发明的轨迹,就是为了让一种设备完成更多、更复杂的功能,发明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是发明的常态。
2、“控制”是计算机的本质之一。控制从人,到简单机械,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设计这些控制过程的永远是人。
3、当什么东西变得太复杂后,就要有人换一个思路进行发明,将它重新变得简单,这也是发明的大趋势。

第035封信 计算机从专用到通用背后的逻辑

重点笔记
1、人类总是根据不断增加的需求逐渐增加所发明的东西的复杂度,但是等非常复杂之后,就会有人开始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搞清楚问题的本质,然后用简单的方法把它解决。
2、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生命,还是人发明的计算机,都由大量极小的基本单元构成,探索世界奥秘和改变世界的过程,其实就是搞清楚它们的基本单元和构建它们之间关系的过程。

第036封信 事倍功半 vs 事半功倍

重点笔记
1、当世界上任何东西越做越复杂的时候,就是开始从复杂往简单转变的时候了。
2、一口吃一个胖子的结果可能是零。大的目标要分解成简单的,一个个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能拆成两个等价的简单的问题,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很多,就可以事半功倍。
3、复杂度通常不是随着问题的规模呈线性增长的,而是呈指数上升。对不同规模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来信补充 五级工程师和职业发展

重点笔记
第五级,需要的是定义目标,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四级,需要的是对领域内各个岗位和环节的了解,以及管理沟通的能力;
第三级,需要的是对行业、现状和需求的透彻理解;
第二级,需要的是对人性的理解,以及天赋;
第一级,需要的是对未来的洞见,以及运气。
可以看到的是,努力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充其量只是必要条件,而不会是充分条件。

答读者问09 如何锻炼差异化思维?

重点笔记
如果我们的心中想的是把事情做得更好,做出来的,自然和以前的不一样,不用强调差异化,必然有差异化。因此,对于这方面的训练,重要的是把东西做得更好。

回信精选 可提升的思维方式

重点笔记

第037封信 我们真的清楚为什么上大学么?

重点笔记
1、时间一长我们已经忘记了当时做那些事情的真实目的,只剩下形式了。如果做到了这个地步,我们的努力显然就和结果不相关了。
2、搞清楚为什么上大学很重要。目的没搞清楚,将来的动力就成问题,结果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思考
与其说大学最应该培养哪些技能,不如说哪些技能对未来一辈子都有用。
1、独立思考的能力。
无论是追求形式、忘记初衷,还是随大流,都是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的表现。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整合信息、抽丝剥茧的能力。如今信息洪流随时就能把我们淹没,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信息整合成自己的理解,如何通过现象找到背后的本质越来越重要,只有整合成自己理解的信息才谈得上是真正的知识。上周吴军老师认为算盘有了口令控制才是计算机,这个口令控制就是有洞察的知识。
  • 批判性思维。多佛尔角哨兵和洛阳皇宫宫女的故事,让我想起梁宁老师在《产品思维课》提到的去角色化思考: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无法灵活切换自己的角色时,就是把自己变成了哨兵和宫女,一直在按照某个特定角色所框定的行为去处事。批判性思维从这个角度理解就是去角色化思考,回归那个有血有肉、真实的人。
  • 系统思考能力。无论是在某个具体的当下陷入不良情绪无法自拔,还是工作中只对着一个非重点工作精雕细琢,还是无法思考当下某个具体行为对未来产生的影响,都是因为缺乏系统性思考能力,被困在当下这个特定的时空无法逃脱。
    2、自主定义目标和任务的能力。
    这点也是应试教育对大部分学生最具体的毒害,从小到大是父母一直催我们上学,是老师的唠叨一直催我们提高成绩,是学校的制度在安排我们的测验、期中考、期末考。即使是到了大学,也还是完全按照学校的考试安排来生活——期末考前复习一下就好了。我们从小就习惯了被安排的生活,于是大多数人都被“无痛截肢”般剥夺了自主定义目标和任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职场上非常需要的。
    3、人际交往能力、写作和演讲能力。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张网里,这张网时间和空间上把我们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联系起来,即使我们不在网络中心,也一定要意识到自己在这张网里。同时,这张网不仅是物理世界的网,也是精神世界的网,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传递其实是意义,肉身不过是意义的临时住所,对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就会知道这三种能力有多重要。沟通和表达的第一要义不是技能和套路,而是真诚——我在乎和你的关系,我关注你的感受和需要,我是不是发自内心地有话要说。
    4、做事的专业素养。
    除了吴军老师之前提到过的“不断追求更好的答案”,最主要的专业素养是围绕对方的需求、以产品化思维去做事。

第038封信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教育已不足以培养出精英了?

重点笔记
1、求学和谋生是分开的,求学要么是为了进入上层社会,要么是为了追求真理,不是为了简单地找一份工作。
2、今天很多认为上大学无用的人,评判有用和无用的标准其实比古人那种读书能否成为士绅的标准,并没有什么进步。
3、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高等教育不仅对社会有好处,在工业革命初期对平民脱贫致富也是最有效的。

思考
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上好大学?
读好大学为了让我们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因学校优秀的氛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专业,即为在大学所学专业、专业配套设施和学科名师,你若在北大光华经济管理学院学习,想必经济专业知识要比普通大学培养的学生要强。
氛围,则指你身边同学、老师、学校的作风,比如同学孜孜不倦的求知欲,老师教授你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学校的校风、校训等。
那么多年过去,专业知识有的遗忘,有的迭代升级,而学校氛围引导我塑造的世界观影响至最深。

第039封信 为什么要上大学,还要上好大学?

重点笔记
1、上大学不仅让人成为未来社会精英的可能性增加很多,退一步讲,即使不能成为精英,获得幸福生活的可能性也大很多。
2、上大学很重要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格局。
3、上大学的目的之一,其实是要完成从草根到中产阶级,从平民到精英,从一个社会的消费者到一个贡献者的准备工作或者所必要的训练。

思考
完成大学教育和成为精英之间所欠缺的是哪些地方?
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另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是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无问西东》

第040封信 在大学,你需要补充自己哪五种训练?

重点笔记
在大学你需要补充的五种训练:
1、看透钱
2、先学会服从、合作;学会当助手、当领导
3、认清边界,学会在边界里做事情
4、把自己培养成健全的人
5、树立信仰

思考
你认为在大学,学会哪些技能最重要?
在大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会考试的学生,到成为懂得生活的社会人。
以《见识》中提的三件事:谈场恋爱、培养挚友和参加活动,展开论述。
前两者,是为了明白人情世故;末者,是要能通达事理。从健全的人、拥有信仰,到服从合作、学当领导,这是从个人自控到影响众人的修习之路。关于信仰,早已不限于已往认知的宗教,包括信仰爱情、艺术或权力,都是人文主义体现,在认知的茫茫大海中,抓着什么浮木前行,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通达事理,就是能把事情尽可能做好和完善。虽然讲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围绕一个核心——风险意识,因此得出防御思维、先谋败,以及缓存的重要。当中,钱,就占了决定性的角色,它左右一件事能不能成功的关键。看透钱,就是会用钱。攒着守财不是个明智之举,真正有钱的人,不是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他能运用多少财富。
知书达礼,从书本到生活,从知识到人情事理,这是在大学成为精英的必备训练。

来信补充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重点笔记
1、知识分道和术,道不能解决生存问题,但能改变人的一生,让人不断获取术。术能解决生存问题,但只是一时的。大学里还是学习道更加重要,短短四年,应追求改变一生的东西。
2、大学塑造一个人的格局,包括外在视野的格局,和内在精神的格局。视野格局决定你能走多远,精神格局决定你能走多稳。秉承大学教育的宗旨,即便没有大展宏图,也能在自己的领域和岗位发光发热,在平凡的生活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答读者问10 为什么要学会服从?

重点笔记
服从的本质,是在某一个自己刚进入或不熟悉的领域,通过先跟从前人制定的规则,把与人合作的成本降到最低。那些前人制定的规则,或许是因为比你更有经验,所以总结出了更有效率的方法;或许是站在了更高的视野,为了全局的利益放弃一部分个性。
所以无论如何,在任何领域刚起步的时候,服从都是最理性的选择,因为个人的智慧实在很难超过前人的积累和高处的视野,且分工合作才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而“特立独行且正确”,在对一个领域没有超过大多数人认知的情况下,常常是错觉。

回信精选 在大学学会哪些技能很重要?

重点笔记
大学生要学会最重要的四个技能:
一、赚钱
一个人想独立的前提首先是经济独立。在大学毕业之前的20多年,我们都受到了全社会的刻意照顾,但此后不再有了。真实社会并不会对你再像对待学生一样友好,掌握赚钱技能是维持生活的基本要求。在踏出校园的那一刻,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至少要能养活自己,不再向父母伸手要钱。况且只有你能养活了自己,才能让爱你的人放心。
二、社交
简单来说,世界上的顶级学府在知识层面的传授与第一梯队的大学相差不多,但差别就在学生本身。无论是身处一流大学,还是二流大学,都要融入一个好圈子。
社交并不意味着只在同龄人之间,也在于与长辈沟通。在踏入社会以后,我们会与各年龄的人交流、合作。如果能学会与长辈相处,并向之学习,你会收获良多。倘若有欣赏你的长辈愿意提供成长机会,也会比自己走快多了。
要进好圈子。
要与优秀人相处。
要虚心,要说不懂,别怕脸红。
三、品鉴
人生的本质是生活,但生活可不只学习与工作。在大学,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做有趣味、有格调的人。社会等级的划分在今天早已不再是财富这一标准,而是由品位、格调决定。
当你开始有了品鉴上的追求,再面对那些华丽却无内涵的事物时,更能做到心静。当你考虑如何分配闲暇时间时,会把精力聚焦到真正有意义的事上,那会对你受用终身。
四、学习
到今天,大学绝对不再意味着学业终结,反而是终身学习的开始。在这飞速变化的时代,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可能跟上世界疾驰的速度。
在大学最该学的技能是“深入学习”,掌握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论。这件事情上有三点分享:
1、管理时间
每个人时间有限,并不能如愿学完所有内容,因此一定要做减法。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上,一件事做到100分远比两件事做到90分更重要。
2、阅读学术论文
大部分学生是在要写论文的时才开始了解论文的,但论文价值远远被低估了。好论文是作者精心编辑后的系统输出,信息冗余度远比教科书低。研究透一篇论文,需要补充很多知识。而发现这些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精进。此外我们清楚,学习的最好方法是“扑名师”。但倘若没有顶尖老师,论文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它能在一定程度起替代作用。
3、阅读
阅读是件终身受益的事。在不知不觉中,读者会在阅读时把书的线性思维在心中重构成体,这是件了不起的事儿。阅读对语言能力的影响颇深,会随着年龄越大越明显。演讲、写作等一切大规模影响力武器也都少不了阅读的输入。
阅读既是偶遇新知、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又是了解大师思想的重要途径。因此,终身学习少不了它。

第041封信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重点笔记
1、阅读理解能力在通信上可以被看成是接收信息。信息既然有接收,就有发送,而发送信息是我们所谓的表达能力。它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今天,没有表达能力的人,不仅不会有很好的职业发展,交朋友也会有障碍。
2、学好语文能够让我们做事情更职业化。
3、通识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它对其他学科学习的影响,对于表达和沟通的作用,以及对于成为职业人士的必要性。

第042封信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课?

重点笔记
1、要想考好数学,首先是阅读理解,其次是建立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第三是善用逻辑。
2、在阅读理解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理解暗喻,也就是从字的表面理解深层的意思。
3、学习数学的目的首先是阅读理解,第二是培养逻辑能力。

思考
请你谈谈,通识教育中,哪个科目比较重要,为什么?
理解暗喻,在特定条件下的暗喻,是解决难题的核心条件。
在做题时,可以把条件在脑海里罗列出来。然后看解题所需要哪个条件。一般来说,总是那个特殊的暗喻对解题最有帮助。除此之外,暗喻与明条件的结合,往往是为了解决核心步骤。总有一些难题比较绕,但如果用好暗喻,一步步推倒一般都能解出来。如果不能解出来,直接跳过,把全卷做完了,再看一次,说不定就明白了。
学数学能做到推出定理,基本就证明知识水平达标了。但我们的老师很多时候,会让学生“背定理”,然后再运用。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如果能按逻辑推倒出来,那么对待各种题都知道该怎么拆分,该怎么解。
学一门课目最好的方法就是:学定理。
检验是否学好定理的方法在于,证明定理。在学霸眼中,一条定理,是活的,是能兼容很多情况的。就一条定理,学霸或许能写下一个网状知识链。
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与读懂暗喻的最便捷的方式,因此,适合大多数人学习。

第043封信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重点笔记
1、学习历史是为了清楚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看清楚未来的方向,以便在一个大规模的时间和空间内看待问题。
2、学习历史是掌握一种客观公允,而且能够超出时代的看问题的方法。
3、学习历史是为了学会做研究。
4、最后,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今天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自己的包容性。

思考
请你谈谈,通识教育中,哪个科目比较重要,为什么?
历史教会我们的是跨越时代的迷雾来培养一种大局观,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情放到历史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昙花一现。另外,熟知历史可以给当下提供很好的借鉴,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熟知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可以避免在类似的悲剧上重蹈覆辙。
施展老师在他的《中国史纲》中说过,看待历史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事实,二是对事实意义的解读,这是两回事。通过对史事意义见仁见智的解读,可以培养我们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不会被单一事件局限了思想。任何匪夷所思的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能够跳出当下走进历史当中看问题,才算是学习历史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044封信 为什么要学习科学?

重点笔记
1、学习科学首先是掌握一种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科学的第二个目的是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3、学习科学的第三个目的是帮助我们获得可叠加的进步。
4、学习科学的第四个目的是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

思考
请你谈谈,通识教育中,哪个科目比较重要,为什么?
通识教育能让人拥有一个优秀的操作系统,有了优秀的操作系统才能安装运行各类优质的应用,不然根本运行不了。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好了语文才能通过阅读理解学好其他科目。数学则是在语文基础之上的逻辑框架。学习历史和科学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选择自己需要的应用,并且写好“代码注释”,让后人能看得懂,用得上。

答读者问11 成年后如何进行通识教育?

思考
1、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学校里的学生,读教科书,做作业,找人讨论,向人请教。这也顺道解释了“碎片化学习”的正确姿势应该是:通过“碎片化时间”了解,再用“系统化时间”阅读、练习、思考、讨论、请教。“打开一扇门”和“走完一条路”的水准和深度是全然不同的,不能本末倒置。
关于投资和防范风险,“先弄懂再尝试”是前提,“有定力”是保障,“自我升值”才是必须。
2、国内外的大学,不管是一流的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霍普金斯,斯坦福,还是国内的清华北大等,无一不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大学门口,很少会有商业气息浓郁的地方,大学宿舍和图书馆,也是侧面体现出一个学校的学习氛围。
所以,上一流大学首先得到的是一种环境的熏陶,在那种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中,个人是很难放纵自己敷衍了事的,除了正常的作息之外,已经很难挤出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了。而如果在这样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还能把时间安排得游刃有余,这就锻炼了人的规划统筹能力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训练出来的人,走入社会后大多数会在工作压力中很快适应,因为对他们养成的习惯来说,忙碌才是常态。而且,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学习,他们走入社会后,也会把终生学习作为长期坚持的事。

《硅谷来信》——哈佛校长艾略特的教育思想

重点笔记
1、艾略特的考察不是“术”的考察,不仅是学习学科设置或培养方法,而是考察受教育者如何通过受教育改变自己的人生。还进一步体会到高等教育和实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思想的收获,使得他后来对哈佛的改革方向非常符合社会需要,是所有哈佛教育创新中的核心思想。
2、艾略特有机会进入美国最大的纺织企业做高管,但他选择从事教育,其原因是“在他看来,当一名公司老板,只能影响这个公司,而去做一名教育家,则有可能影响整个社会。”他的个人发展道路选择,也是战略性的思考,而不仅是眼前的利害得失。
3、几乎所有改革是要得罪人的,既有利益者往往会阻挠改革创新,《大学之路》中引用萨缪尔·莫里森的话评价艾略特成功的原因“……原因之一是他比自己的反对者们更有活力,活得更长(以高寿92岁过世)。”我感觉这不是笑话,而是很多人战胜环境、战胜对手是战略,就是坚持到对手们都过世。也足见坚持锻炼、克己养性的重要性。
4、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艾略特对学科的升级改造和对于学生选课方式的改革都是基于美国当时的国情和自己教育理念的结合。基于国情,改革就会受到国内的欢迎,理念先进但不盲目照抄,使得学习欧洲的大学不流于形式,而是“取其精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教育者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应该理解“因材施教”背后的哲学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灵活的根据受教育者的状况与需求提供适当的教育类型,而不是刻板的执行自己的教学理念,而不顾长期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成才。

回信精选 你认为通识教育中哪个科目最重要?

回信

第045封信 幸福的含义

重点笔记
1、人和当地的价值观相匹配利于提升幸福感。
2、国家对每个人有基本保障利于提升幸福感。
3、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利于提升幸福感。
4、丰富的社会生活利于提升幸福感。

思考
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共度一生的伴侣应具有的素质:灵魂契合、后盾、信任和丰富的生活。
话不投机半句多,灵魂契合的两人往往能想到一起,一个眼神就传递一件事的感受,当然,这来自两人细腻的观察和体贴。后盾指的是经济的支撑,信任指的是情感的堡垒,双方能在这两者之上建立共生的生活圈,才能有稳健的关系。
丰富的生活,代表双方都有高自尊和积极主动的个性。不健全的一种伴侣关系,是其中一人无所事事,成天倚靠对方而生活,没有自己的目标。不论是一人主外一人主内,或是双薪的家庭,本质都是协作发展,而不是背人过河。
这四点之中,省心让人想到了减法,生活要善做减法,除去不必要的事,保留余裕享受人生。忙碌会使人磨去洞察,走慢一点,让灵魂跟上。

第046封信 休闲旅游的意义

重点笔记
1、旅行的第一个意义是增长见识,对于他人告知的事情,亲身验证一下,才能记住,变成自己身体中的一部分。
2、旅行的第二个好处是帮我们走出自己平时生活和工作的圈子。
3、旅行的第三个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自己。
4、任何人出门旅行,一定会有想法的,把它们记录下来,就成为了人生的阅历。有了这样的记录,旅行的收获会很大。

思考
旅行的意义其实就是寻找,寻找世界,寻找自己。
绝大多数人工作都会限定在比较窄的范围,接触到的人和事也有限,时间久了不自觉感到这就是生活的全部,视野和心胸可能就狭窄起来。旅行就是让我们走出日常的生活,看到原来世界这么广大这么精彩,那么多人幸福愉悦,那么多人饥寒交迫。增长见闻,亲身体验,切换视角看自己,都是旅行给我们带来的收获。
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了解“自己”。旅行就是让我们去撞见未知的人,未知的事,未知的世界,未知的自己。

第047封信 冬日冰岛之旅

重点笔记
1、美和思想源自生活。吴军老师总是能从别人眼中平淡无奇的琐事和风景中发现美、提炼出反思,这种基于强大知识基础上对美和思想的探寻,领略到一种潇洒而精致的力量。
2、学会逆向思考。
3、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不仅有美景,还有服务的周到。在《硅谷来信》中反复提到:只要做好那么一点点,就能给人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感受。其实像前台的久候、对客房基础设施的介绍,原本完全是非必要的服务,但只要做到了,就会给人超出期待的惊喜,让人难忘。
4、世界上很多事情不完美,为以后留白,未必不是好事。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断臂的维纳斯比身体完整的维纳斯还要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种残缺美反而给人更多的遐想空间,而“太满”反而会失去一种神秘。

第048封信 歌剧浅谈

重点笔记
1、很多品牌,它们会因为一种产品做得特别好而出名,然后它们又做了其他的东西。
2、在挑选学校时,想学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大学,而不是仅仅看名气和排名做选择。

思考
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场景一:食品柜的最高顶,仰望的脖子发酸,搬起小桌子,摞起小板凳,踩着拉开的抽屉,终于够到糖果盒。打开的一瞬间,剥开糖纸的那一刻,含在嘴里眯起眼睛享受甜甜的滋味,窃喜着没有被大人逮到。——这便是小孩子的幸福时刻

场景二:教室安静亦紧张的空气里,数学题做累了抬起头,看到窗边那个人,也在同样的冥思苦想。紧促眉头,蛾翼般的浓密睫毛,映在金色温暖的午后阳光里翩飞。心下即随之一动:要是能在一起,就好了。——少年轻狂时的幸福时刻

场景三:多年在国外忙碌打拼,隔着时差,也隔着峰峦海洋。吃苦受挫隐忍不表,只报喜乐与平安。几番转机旅途劳顿,带着大包小包虽不昂贵却温暖贴心的礼物,带着思念和期盼,如夸父逐日般赶过春运狂潮。亲人相见时深深的拥抱,久别重逢下的执手泪眼,珍馐美味皆远不及的家常饺子。——这是成年后最弥足珍贵的幸福时刻

场景四:自编自导的舞曲,配着单纯喜乐的笑脸。步伐尚不熟练,动作也时有偏差。台下,却是那些残障老人激动欢喜的鼓掌叫好。演出后,和义工们合力做一顿百家爱宴。我常说,教会里的清茶淡饭,不知放下何种调味料,总是极美味可口。牧师有时会笑着说:大概有味调料,叫做爱。

幸福,最初是终于拥有自己所朝思暮想之物。然得到的同时,伴随继来怅然若失,于是效能总不持久。
幸福,是后来明白子女的成长,父母的老去,都像不断飞逝的时光一般。珍惜与家人的相伴,大过功名财富的追求。
幸福,是拥有健康的身体,能享受吃食的原始美味,香甜的安睡,干净和谐的自然资源。
幸福,是不再仅关注当下的自我。而是分享,关爱,给予,祝福。
谁言慈善是少数有钱人的专权?少一点冷漠,多一些关爱,陪伴,都是力所能及的慈善。
并且,拥有多少算是有钱?欲望没有终点,一旦拥有,我们就会自动的选择“视而不见”。幸福不是积攒堆砌,而是不断的开拓新知,体验新见。
幸福是管道,爱在其中源源不断的流淌,点亮世界阴暗的角落。
幸福,是对以往过去没有悔恨苦毒执念。
幸福,是对未来没有疑虑担忧惧怕。
幸福那里,没有信息不断狂轰滥炸的手机,那里没有挖井心思p图的虚假。幸福是用双眼拍下一个个动人的时刻,用心记录下所有温馨的瞬间。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并珍惜所有的幸福时刻。

来信补充 演奏大师的作品给我的启示

重点笔记
透过音乐理解时代,透过死亡理解生命,我们往往就是因为这样一股力量和智慧而不断前行。
“过去一岁,我们一同经历了读书的乐趣,音乐的惊喜,电影的欢愉,旅行的际遇,知识的热情,友谊的福气。
过去一岁,我们一同体会了学习的魅力,遇见的神奇,付出的欣喜,生活的不易,情感的艰辛,时代的回应。
过去一岁,希望你不会气馁,没有失去。
因为既然选择了道路和前行,唯一的唯一,就是踏实和努力;一切的一切,就是继续和不屈。
所有的坚持、坚毅、坚强、坚定不移都不值一提。
所有的苦恼、苦难、苦衷、苦不堪言都应熟视无睹。
新的一岁,愿我能继续陪伴你,心有所想,劳有所得,学有所成,行有所获。”
生命不易,生命不息,把握当下,用尽全力。
祝老师和所有小伙伴新年快乐!

答读者问12 为什么要学会一项技能

重点笔记
1、不要被自己低效的重复感动到;
2、学会拒绝,不能表演勤奋;
3、再忙也能抽时间锻炼,越光鲜亮丽的人越能意识到这一点;
4、体质差除了天生,重点是自己不保养;
5、少抱怨,多行动。
任何事情做之前不要畏难,也不要空想,先去做,然后在遇到阻碍的时候想想可以怎样优化。
宁向东老师曾经提到了德鲁克的“成长逻辑图”,表现为“专注工作-担任责任-获得自信”的循环。这也正说明了进入任何一个新领域(包括职场),一切的源头在于“专注用心”地“做事”。
所以,别以为看起来的拼命有啥了不起,谁都可以健康到很娇气。

回信精选 人生中的幸福时刻

重点笔记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寻找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无私,也可能为了自我保护在激烈的斗争中丧失了人的尊严而无异于低等动物。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
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希望对那些正在经历苦难和挫折的朋友一些鼓励和面对之道。
撑过痛苦并且有所收获,也是幸福。

第049封信 什么是风险投资?

重点笔记
1、风险投资无需抵押,也不需要偿还。
2、风险投资的资金是让创业者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专心致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必为收入和成本发愁,而不是用来烧钱买市场。
3、风险投资的规模相比股市、私募基金、房地产、债券等市场,是非常非常小的。
4、风险投资的管理者擅长发现有潜力的创业者和项目,而不需要专注于资本运作。
5、从结果来讲,极少数的风险投资基金拿走了整个行业绝大部分利润。

思考
风险投资的利与弊
1、高额回报的诱惑。就好像做演员只有成为明星的很少的一部分人才赚了大钱,大部分的演员其实生活非常拮据,但依然有大批的年轻人投身其中一个道理。
2、推动进步的信念。一些已经财务自由的人,拿出一小部分资本,支持年轻人去改变世界。
3、幸存者偏误。人们太容易看到那些成功的风险投资,而失败者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第050封信 风险投资的起源和神话

重点笔记
1、风险投资是和创始人共同把事情做好,共享利益。
2、高风险并不意味着必然有高回报。
3、高回报的投资通常来自于,对技术和产业独到的见解,而不是因为善于算经济账。

思考
风险投资的利与弊
风险投资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鼓励了技术创新,并为技术进步筛选出了方向。
风险投资的项目,是技术和资本的合作。技术只管负责创新,资本负责买断风险。因为技术创新没有方向,人类技术进步是随机的,那么失败的风险其实等于被风险投资买走了,虽然它们因此也得到了巨大盈利的可能。
单个的风险投资基金可能失败,但风险投资资金的整体,是笃定相信人类技术进步的概率,他们买断的是一个概率权!从统计学的期望来看,他们是一群相信技术进步的力量,能够带来足够回报的人!
在我看来,风险投资是逐利资本和渴望改变世界的偏执天才们最好的结合,资本在为他们的梦想买单,因为资本相信明天会更好。

第051封信 风险投资基金是如何运作的?

重点笔记
1、风险投资与私募的投资不同,它是追求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的回报,估价差出50%问题不大,但是看错了人,则要血本无归。
2、在风险投资基金中,人员的职级和管理的权限和其他金融公司没有太大的区别,职位最高的也是基金的合伙人。

第052封信 风险投资如何帮助创业公司成长并获利?

重点笔记
1、对于没有上市的公司,不管估值多高,创始人的财富都不过停留在纸上,只有钱落袋为安之后才是自己的。
2、总的来讲,投资人和创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除非到了关门清算的时候。
3、投资人的股份在清算时有优先权,也被称为优先股。最早期的投资人常常能拿回大部分投资,甚至有利可图,后期的可能会亏损。
4、一个公司最终要靠盈利来获得财富,靠烧投资人钱,早晚有一天资金链会断裂。

思考
从风险公司多拿还是少拿,要看行业,看融资阶段,看公司情况。
1、因为公司估值是在变化的,所以一般创业公司都会多轮融资,而不是一次融资到位;在天使轮,一般企业要融到公司正常运营1到1.5年的资金;
2、如果公司很快就能自我盈利,那么创始人可能会考虑少拿钱,把股份留给自己和员工;
3、对于有网络效应的行业,尽量多拿钱。因为一般这种行业需要通过补贴来获取用户,竞争激烈。在没有形成7-2-1格局前,要持续烧钱,否则可能面临出局。
易到用车就是典型例子,当时周航认为手里的钱足够用了,本来可以多融资一些却没有多拿。结果滴滴等企业融资7亿美金,大肆砸钱的时候。易到无法跟进,市场份额都被滴滴快的抢走;
4、融资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尽快拿到钱。因为从接触到谈判,然后财务调查,再到确认投资意向,尽职调查,签订投资协议,最后打款,中间一般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如果企业不能提前进行融资,一旦资金吃紧,就可能出现股份贱卖的情况。

来信补充 硅谷三家顶级风险投资公司的做事原则

重点笔记
创始人讲故事不能按照公司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讲,这样篇幅长,也缺乏特点。
在一张名片背后应该清楚以下三点:
1、我们提供什么;(对所进入的市场做一个简要描述)
2、为谁服务;(消费者才是核心,有了消费者公司才有存在的价值)
3、为什么我们与众不同。(团队中有哪些成员,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奉的原则)

第53封信 “风投之王”约翰.杜尔的投资哲学(上)

重点笔记
按照你的希望给你投资后,世界会有什么不同,哪怕有一点微小的,但是是正向的改变,也是好的。

思考
你从大人物身上学到过哪些经验?他们的智慧对你的工作、生活有哪些影响。
杜尔其实关注了三个问题:
1、你要做什么?(是改变不是提升)
2、为什么别人不做?(是否考虑周全)
3、为什么是你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
其实这样的思路可以运用到很多场景中,比如“相亲”。
让我们模拟一个场景:假如你正在相亲,作为一名男生,如何通过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给心仪的女孩儿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呢?
1、你要做什么?(告诉她你的真实想法:想要认识你)
2、为什么不选择别人?(从她个人的角度出发,分析她理想中男生的形象:阳光、积极、有担当、顾家等,一般人不具备)
3、为什么选择你?(从男生的角度,告诉她你的优点,不仅以上都具备,而且睿智且有趣)

第54封信 “风投之王”约翰.杜尔的投资哲学(下)

重点笔记
1、第一个原则,就是要看创业者做的事情能对世界产生多大的影响。
2、创业除了人靠谱,项目好,时机也很重要。
3、风险投资的最好阶段是所谓的“潜行”阶段,也就是说在发展,但是大家并没有太关注到。

思考
你从大人物身上学到过哪些经验?他们的智慧对你的工作、生活有哪些影响。
绝大多数人虽然成为不了杜尔那种风险投资人,但杜尔的投资理念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1、看到机会、困难和风险。
现实中更多人是只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就幻想成功后带来的巨大利益和荣耀,却没有充分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困难和风险。好的投资人都是知道如何避险的,预见困难程度,提前想出对策,评估最大风险,看是否能够承担。未谋胜,先谋败,才更有底气去做事。
2、今天的创始人=明天的企业家
新的领域总是要由新的人才和玩法引领突破的,识人就是从他今天的想法和表现是否具备开拓未来的能力,认准以后就做甩手掌柜,给予支持,让他放手去闯去干。
3、杜尔让所有被他投资的公司相互帮助。
联想到第一季吴军老师说的狗熊掰棒子的困境,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地复用前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是从头开始。投资公司之间互相帮助就是利用过往的优势资源,重视存量,积累增量,这样做事才能事半功倍,说不定公司间还能意外合作出新的创意火花。

第55封信 股神彼得.林奇成功的秘密武器

重点笔记
1、不要从众,既然大部分人在股市上都是赔钱的,从众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2、要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回报,就需要找到别人不知道的信息。
3、当我们对未来一无所知或者所知甚少时,多一些尝试是无妨的,但是,要懂得止损,同时,要有耐心把好的东西长期持有。在这一点上,我把它扩展到交友的方法上了。
4、最多的资源要用到最有效的地方。在工程上也是如此,不要把80%的时间,浪费在不重要的小事上,而要集中精力,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思考
作为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我很少能够与大人物近距离地接触,比如李笑来、罗振宇和樊登等。但是,这些我心目中的大人物对我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他们对我的影响有几个方面。
影响1:耐心。
罗振宇在经营“得到”之前,在《罗辑思维》栏目中,每天早上做60秒钟的语音分享,持续时间长达2年之久,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倾听“每条60秒语音”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思考成了我每日精神早餐必备,也让我重新拾起了写作习惯。
影响2:精耕细作。
即在一个很窄的领域深挖细嚼的拼劲。有一个形象的类比,绝大多数的人是在很多个领域挖掘深度通常是1毫米,而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是在那1毫米宽的领域(如给人读书、让专家给普通人解读专业规律、和更多的人一起建设一所未来大学、持续思考数字货币的未来等)挖掘的深度是1公里,比如罗振宇的每天60秒语音,李笑来老师在比特币(区块链)领域连续数年的探索,吴军老师的《谷歌方法论》等。都是在自己熟知的领域持续地、深入地、精耕细作所沉淀出的可以给更多人带来价值的事情。
影响3:链接他人。
无论是罗振宇的《逻辑思维》还是“得到”;李笑来的“学习学习 再学习”还是“新生大学”,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还是《谷歌方法论》,这些都无一例外地成为把具有共同志向、兴趣和对未来抱有希望的无数个体链接起来的,形成了无形而巨大的群体的驱动力,即创建部落、营造部落文化、与部落一起共成长。这种不同寻常的“部落”已经和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标尺,一种持续的正向驱动力,为社会的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头看,虽然与这些大人物连一面都没有见过,但这丝毫不影响像我这样不甘平庸、向往并身体力行地追求未来的人们追随和学习这些大人物的愿望和动力。值得庆幸的是:每天阅读、思考并写作成为我每日早晨的必修课,我因此而获益匪浅。我特别喜欢李笑来老师对于“希望”的诠释:所谓希望,是指相信通过自己今天的努力能够让明天变得更好。言简意赅。

第56封信 投资大师比尔.米勒的成功秘诀

重点笔记
1、做人也应该有米勒所说的“最大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到底能提供什么别人提供不了的价值。
2、我们做一件事,不要简单重复他人的工作,要看看这件事是否能对社会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
3、平衡好利益(利润)和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4、对没有意义的事情,要坚决止损,对自己所相信的事情,要长期投入做下去。

来信补充 谈谈全球股市震荡

重点笔记
股市投资的“三看”法则:
一是看原因,就是冷静分析股市波动的原因,如果仅仅是技术性调整,那么就不应该恐慌。
二是看关联,对于“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是还要看篮子之间有无关联性及关联性的强弱,如果不同资产配置之间关联性强,那么即使不在一个篮子里,影响也会很大。
三是看趋势,如果股市波动对全球经济影响较小,而全球经济依然发展良好,则不但不该恐慌,还应该看到新的更好的投资机会。

答读者问14 如果给你1000万欧元,你会买一栋五星级酒店还是5个小旅馆?

重点笔记
要想脱颖而出,给人眼前一亮,你的思维表达要经历三个层次。
1、讲事实,合逻辑。分清观点和事实,找到事实,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阐明自己的观点。
2、多角度看,多元化思考。一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解读;一个问题,在不同的语境下,通过多元化思考,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不同解读、不同答案之中,就有新颖和具有创新性的结果。
3、高见识,有深度。如果说能够找准事实,用合理的逻辑阐明自己的观点,是基础能力,那么多角度看问题、多元化思考就是在基础上的一种升级,而具有远见卓识和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就是在以上基础上的进一步拔高。同时,高见识也是多元思考的基础和进一步拓展的源动力。通过阅读积累,与智者交流,并不断思考,相信每个人都有机会达到第三层。

回信精选 大人物的智慧对你有哪些启发?

重点笔记
历史上总会出现一些伟人。与伟人同时代的人不一定能够认同他,因为伟人所做的事情往往是超越当时所处环境的,是面向未来的。
深度思考能够促进对于事情的认知,对于事情认知得越深刻,才越有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世界,能够做到独立思考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第057封信 什么是好的计算机算法?对效率影响有多大?

重点笔记
1、在比较算法的快慢时,需要考虑数据量特别特别大,大到近乎无穷大时的情况。
2、决定算法快慢的因素虽然可能很多,但是所有的因素都可以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随数据量变化的因素,第二类是随着数据变化的。
3、如果两种算法在量级上相当,在计算机科学里,就认为它们是一样好的。

思考
本周的计算机算法中,有哪些对你实际的生活、工作有帮助?
量级思维给我的启发:
1、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数量级的。因此,要有较高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不要纠结在同一个数量级的多多少少。
2、忽略掉次要点,聚焦到重点上。抽象出最核心的要点。
3、思考问题时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要有长期思维。不仅要考虑目前的问题,更要考虑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第058封信 从计算机的算法,谈谈提高效率的本质

重点笔记
效率=产出/所做的事情。人的产出是很难提高的,但是所做的事情是可以减少的。

思考
本周的计算机算法中,有哪些对你实际的生活、工作有帮助?
1、归并算法这事情让我想到了经济学里的分工产生效率。
归并算法将数组每一次的分解,都降低了事情的复杂度,将一件看上去很大的事情,分解到足够小的时候,对应的难度就足够低,自上而下的分解,自下而上的组合,这就是现代工业流水线的模型。
往往人生的困惑,在于对目标理解不够清晰,不知道如何分解大目标。
2、我们为什么经常面对工作任务不知所措,就是觉得任务或问题太复杂,无从下手。很多情况下,只要能够把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问题,解决起来就会有的放矢。曾经看过一个谷歌广告部门如何提升广告业务收入的例子,就是将复杂问题拆解成简单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典型案例。一个麦肯锡的人跳槽到了谷歌的一个广告部门,主要任务就是负责提升广告业务的收入。通过沟通,得出了一个业务公式,即广告收入=展现量×点击率×每个点击的价格 。通过这样的拆解,解决问题的路径就非常清晰了,无非是提高展现量,或提高点击率,或提高每个点击的价格。

第059封信 快速排序:要想提高效率就要少做事情

重点笔记
其实,计算机算法和组织的管理,乃至社会的管理,在道理上有相通性,想要提高效率就是要少做事情。

思考
本周的计算机算法中,有哪些对你实际的生活、工作有帮助?
快速排序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我们有效率地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学做减法和把握重要且紧急的事。
把事情依“重要/不重要”和“紧急/不紧急”两个维度,划分成四个象限,这是很多时间管理一类的书,常会提供的工具。然而如此一来,会使每件事都得从头考量、评断后再放进分类,尚未开始工作就花费时间在规划,顾此失彼。
更有效率的方法,能用今天提到的快速排序。当然,很多人或许已经常常在用的算法,却不知其所以然。首先找到一个显而易见的待办事项(枢纽),接着综合考虑急迫性和重要性,分成两拨;再将两拨事情再找枢纽,就把所有工作,依照评分分成四份了。
再接下来,快速检查后两部分的事情,将不必要的事减法删除、将重要但不急迫的事先预定计划。然后专注完成前两部分的事,透过排序和减法,一天要完成的工作就只剩约一半。枢纽这个节点,帮我们树立参考点,而事情一件件单看,很难取舍;但有了参考,一比较就能掂量差别,勇敢做减法了。

第060封信 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的区别

重点笔记
1、科学常常指出正确的方向,而工程则是沿着科学指出的方向建设道路。
2、科学和工程需要关注不同的事情,工作的环境也不同。
3、科学家和工程师跟钱的距离不同。

思考
本周的计算机算法中,有哪些对你实际的生活、工作有帮助?
科学理想,工程实际;
科学指导,工程落地;
科学创新,工程改进。
今天得到最大的启发:思维方式有差异并非坏事,应正视差异,思考如何用差异做“增量”。
很多事情,“知道不做”与“不知道”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在长期从事一个行业/岗位工作后,应该尽可能地了解下其他岗位的不同点。
例如在互联网上,运营重细节,产品重体验,开发重实现,数据重逻辑,算法重推导,销售重人性,市场重策略。
从本岗位出发,多了解不同工种的思维模式、工作侧重点、技能偏好等的差异,能做到老师介绍科学与工程之间的不同那样清晰和切换自如,就会具备其他人没有的“稀缺性”。

答读者问15 年轻人该如何平衡“多做事”和“做减法”两者关系?

重点笔记
年轻人做事要特别注重“赋能”二字,无论是多做事还是少做事,其核心都是要让自己成长。
少做事的逻辑在于:把重要的几件事做好,因为成功比失败更能让人增长经验,成功给人以信心做好下一件事。尽管做的事少,但你若都能成功,相必一定少不了对细节的考虑。等你再面对新事时,相信也已经掌握了一套方法论。
多做事的逻辑在于:遇见、看见、了解更多的事,方便在其中找到自己真正喜爱之物。由于年龄所限经历的少,大学生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和爱好所在。而多做事有机会让你开发天赋,将自己价值最大化。
做事在多与少之前要有一个度,它要保证:你既能出色地完成重要的事,又能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心之所爱。
可谓是自由了罢。

第一季度复盘 智能时代的思维方式指南

重点笔记
今天的作业是第一季复盘,感觉脑子里非常多东西,可是动手写的时候却发现没什么好写的。
反思:没什么写的本质上就是两方面:
1、是你并没有真正内化这些知识和道理,一想到就是细枝末节的东西,没有成为体系。
2、只是表面的学到,真正实践比较少,所以复盘的时候觉得没有太多印象特别深刻的内容。
一、学到的方法论
1、粗调,精调
想要做成一件事,边做边调试很重要,不要指望一上来就把事情给做好,也不要一开始就抓细节,这样只会又累又低效。粗调就是要先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构建解决思路和框架并执行至百分之八九十。当然细节是魔鬼,最后精调的过程就是解决细节问题,以细补粗,完成统一的整体。如每天专栏的留言,凭最初思考写下的文字就是为了表达核心思想,是粗调,写完之后再检查语句是否通顺,关键词有无必要,是否重复,要不要删减精炼,是精调。
2、先模仿,再内化创新
在得到上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用自己的话再输出再传播需要经历模仿到内化创新的过程。我想把好的洞见传达给朋友,开始我单纯尝试去回忆复述专栏老师的话语和例子,但发现连基本的复述都不容易,还得常打开专栏再复习研读,这一阶段是模仿。后来我发现要想使他人更易接受和理解,就要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切入点,用他们习惯的语言,他们身边的例子,这样知识与观点的输出就事半功倍了,也就达到内化创新的新阶段。
3、构建稀缺性和可靠性
周围人很多都不爱学习,看书,越是这样,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就越具备稀缺性。他人刷朋友圈和微博的时间我可以听两个专栏,他人看剧的时间我可以看10页书,长期之后我自然能够得到回报。去年秋招我们班我最早投简历,找工作,最后拿了几份offer,其他同学还是面试菜鸟的时候我已经总结出了套路和经验,稀缺性就彰显出来了,后来有同学主动打电话,请我吃饭请教我。做人上我努力变为靠谱的人,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让事情在自己手上完成一个闭环,最近觉得越熟悉的人可能越容易忽略人家事情的紧迫性,常提醒自己尽快帮人家做完事情。
二、改变生活的思维方式
1、极限思维
以前的生活里没有清晰的极限思维,想的就是怎么学更多得到的课程,看更多的书,期待自己快速的成长。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陷入一种疲于奔命的学习状态,快速听完课程,快速看了多本书,但真正的收获却越来越少。有了极限思维后我知道每天的心力是有极限的,接近极限时学习效率就迅速下降,只是在消耗时间寻求心理安慰。我决定在极限里做事情,探索学习效率的最佳点,不盲目追课,不再浪费多余时间,学累了就去娱乐,这才能保持良性的学习循环。
2、上帝喜欢笨人
不论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如何,他都希望成为聪明人。可绝大多数的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笨人,只有承认自己是笨人,才能在笨人的边界内做好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一件一件做事。

回信精选 你从计算机算法中得到什么?

重点笔记
概率思维,这是高手和普通人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区别。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说: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真得就只有概率问题。
高手做事看概率,看长期的、多次博弈下的回报概率;一件事值不值得做,一笔钱可不可以投,就看这个回报的概率是多大;只有回报概率大于1,这件事才有可为的基础。
有一个公式(凯利判据)可以帮朋友们判断在面临一项投入时,投入多少比例较为合适。
F=[P(B+A)-A]/B
其中:F是合理下注比例,P是赢的概率,A是单次下注金额,B是每次下注A后赢的话能获得的净利。
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围棋顶尖高手采取的就是概率思维,它每一步棋都通过大量运算,选择可赢棋的最大概率点落子,最终结果不言而喻。

第061封信 如何有效地找到一个目标?

重点笔记
1、当一个问题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就不再是同类小问题的放大,就变成了另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需要完全不同。
2、凡是都有成本,一种方法好不好,是有前提条件的。
3、世界上大部分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很难处理一次就能一劳永逸地享受成果。

思考
举例说明计算机算法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启发。
1、只要我能拥抱世界,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
2、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3、多少人犯下罪行仅仅因为不能忍受邪恶!
4、当我听某个人说话听烦了,想要摆脱他时,就装出欣然同意的样子。
5、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第062封信 Google如何在一毫秒内找到你想要的上百万份文档?

重点笔记
1、为了方便地查找信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信息的内容,建立索引。
2、索引有很多好处,不仅带来搜索的效率,而且带来灵活性。
3、善于建索引,不仅是Google搜索引擎查找信息非常快的根本原因,也是保证Google的产品在信息爆炸时代能体现出高质量的原因。
4、在工作中,把东西整理好,有条不紊,一定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思考
举例说明计算机算法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启发。
所有数据库的底层表都是单一维度,比方说,用户基础信息表,订单明细表,交易流水表。它们之间会通过“主键”关联,这个主键,可以是用户id(给用户赋予的编号),也可以是订单id,这样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将各种基础表串起来,建立各种具体业务场景的统计数据表。
结合昨天和今天的内容,搜索和寻找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建立规则”,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抽象,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寻找本质,从最简维度的数字结果中再进行搜索将会简单很多。
这两天最大的启发和之前很多场景很相似:遇到问题先别急,尽量抓本质,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多总结多归纳,容易抽象出浅显易懂的道理。

第064封信 计算机科学中的随机化——比特币的基础之一

重点笔记
1、从查找到比特币,很多技术背后的道理是相通的,这也就是我喜欢讲原理,不喜欢讲具体的实战技术的原因,原理搞懂了,一通百通。
2、世界上很多时候,好和坏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而且这种客观性不随我们的好恶而改变。
3、技术无止境,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应该有止境。

思考
举例说明计算机算法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启发。
计算机中的随机化。
我们人类都喜欢确定性,而不喜欢随机性。但计算机并非如此,甚至有时候还需要用到随机化。
查找一个人的名字。建立索引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是有时候索引太大。需要查找,也是花费很长时间。即便是使用二分查找。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方法一,将每字进行编号,然后编号之后。将两个字编号相乘,然后再加上后一个字的编号。这样每个人的名字就对应了唯一的一个编码。查找的时候直接查找对应的编码即可。
但是这个方法的缺点有两个。首先是浪费,因为有些字是不会放到名字里。其实是占用的空间太大。计算机可能放不下。
方法二,取编号的尾数。这样占用的空间就会减少。但是这样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编号会重复。
方法三,使用随机数。每个人名字都有一个随机数表示。这样重复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
后来可以发现,如果一个信息对应的伪随机数足够长,那么他们是无法通过这个随机数还原出来原来的信息。这就是加密。
比特币就是用的这个原理。
思考。
遇到问题两种方法,要么解决问题,要么退回来。
我们知道遇到问题应该解决问题。但是有时候退回来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因为有时候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可能是我们上一步就走错了,所以才在这一步遇到的问题。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回到上一步,重新解决上一步的问题。那么之前的问题可能就不会存在了。
记录,是一个好的方法。
我们不记录有时候忘了上一步我们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记录,然后我们就知道自己处在哪一步。这样就有一个回退机制。但是其中不可避免的就会浪费的时间。因为时间无法回去。
技术是没有止境的。
在时间的维度上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进步应该就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标准。

来信补充 美国近年来在发展的行业有哪些?

重点笔记
自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使得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智能革命也不例外,会冲击所有的行业。但是这样一来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之前讲到我们要成为人群中前2%的人,增加自己的稀缺性,让自己拥有别人无法替代的技能也是如此。多数行业努力成为前2%就不愁生活不好!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现在不少人并没有处在这2%的人群之中,如何挤进去,我认为做事之前可以考虑应用“双十原则”:做一件事十个月后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十年后又是怎样。这样一来可以给自己做减法,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上;另一方面能让自己有时间思考未来的方向,正所谓:迷茫是前进最大的障碍。

答读者问16 如何平衡计算机的“内存空间”和“运算时间”?

重点笔记
吴军老师今天提到的相信技术,就一条路走到黑的执拗非常震撼。让我想起曾鸣老师提到过的活数据概念,提到数据就是决策,或者说数据智能的引擎机器要直接做决策,而不是传统的利用数据分析来支持人的决策。只要是数据被用来支持人的决策,活数据的闭环就断线了。
又想起老师专栏前面提到的,计算机不是万能的文章指出的目前图灵机能解决问题的边界,我想正是因为谷歌的视野看到边界,相信边界之内机器一定做得比人好,才能把技术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吧。
老师提到的普通人见识的差别,一定程度上还是缺乏对概念理解的深度,有些人习惯用所谓辩证来看逃避实际问题,其实边界之内,只有极致,没有辩证。

第065封信 为什么悲观主义会盛行?

重点笔记
1、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会让我们乱了方寸。
2、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的第二个危害是,它们本身是毒素,毒害我们的灵魂。

思考
乌鸦在社会中的角色,总是报忧不报喜,这让他们显得清高。有时矇对了,他们就被捧成先知;有时矇错了,他们说是上帝恩赐。
理解做每件事都有风险,没有确定保本赚钱的好事;凡选择必有歧视,凡歧视必得付出代价。因此我对未来的看法,是在明白选择的成本后,做好风险控管,勇敢保持乐观的想法。就像印度电影《三个傻瓜》中,主角常说的一句话:“All is well. ”我们的心灵确实太容易受惊,必须好好安抚才行。

第066封信 悲观主义是怎么产生的?

重点笔记
1、人过分的自信以及因此而造成的自己和现实之间的反差,是导致悲观主义的根本原因。
2、坏消息总是不断地被放大的,通信和传媒手段越发达,这个效应越明显。
3、从信息论上讲,越是与众不同的说法,信息量越大。

思考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说法可以用老师今天提到的三个原因来解释。
第一,好事坏事的感觉来源于自我评估,人们常常错误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和事情的难度,这就导致有可能自己以为的好事在别人眼中并不认为是好事,更谈不上传播价值。
人性的弱点中也有一种叫看不得别人的好。可能出现当别人真遇到好事的时候,有一种怎么好事没落到自己的损失感,也就不会传播别人的好事。
第二,坏消息让人记忆深刻,会在传播中不断放大。
对于自己,由于厌恶损失,坏消息记忆会更深。对于别人,幸灾乐祸本来就是笑话的理论基础,大家喜欢笑话和段子,自然喜欢传播别人的坏事。
第三,坏事更有信息量。人们心中的愿望一般都是明天会更好,哪怕悲观主义的人,其实也是明天会更好的愿望和现实落差导致的,所以人们会本能觉得,发生好事是应该的,遇到坏事就是一件意外值得传播的事。

第067封信 未来会比过去更好——我们每个人都该有的信心

重点笔记
1、人类比过去会更有选择做什么事情的自由。
2、所有的悲观主义者,都对今天相比昨天的变化视而不见。

思考
“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一直是我秉持的处世之道。回首过去,再美好或者再痛苦的时光已然过去,往事可以回忆,可以作为前行的经验或者教训,仅此而已。展望未来,充满未知、不可预测,可以憧憬但无需焦虑。唯有努力过好当下,今天,我们获取知识和机会的渠道和方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心无旁骛地努力做好自己,才会在未来拥有更多可能。
分享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和尚问得道的师傅:“您得道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老和尚说:“变化很大。”那到底有什么变化呢,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小和尚不理解:“师傅,这不是一样吗?”老和尚说:“不一样,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的时候只想着砍柴,挑水的时候只想着挑水,做饭的时候只想着做饭。”

第068封信 以正合,以奇胜——乐观主义者的做事方法

重点笔记
1、作战,先要把正面的兵排好,要排得不偏斜,合乎法则,这叫做正。如果这时你还有多余的兵力,你就赢了。
2、在无限长的时间里,变是常态,不变是非常态。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变和渐变是常态,巨变是非常态。
3、往前走是常态,回头看是非常态。
4、实力派获胜是常态,机会主义者获胜是非常态。

思考
1、生活是慢慢前进的,你需要有敏锐觉察细小变化的能力,及将自己变强大的信心,将脚步放缓,你会看见未来的美好生活。
2、培养敏锐觉察细小变化的能力,强化将自己变强大的信心。保持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节奏,让自己成为实力派。

来信补充 大人物系列——拉里佩奇的人生智慧

重点笔记
1、做产品要有牙刷和爆款的功能。牙刷就是每天都要用,但是要可靠稳定。爆款就是每隔一段时间要给用户惊喜。
2、任何一件事物其实都是有生死的。没有永生不死的东西。认识到这点就好了。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维持一件东西的不死,而是我们要做的是从未来寻找机会,寻找新生。

思考
找一些关于拉里佩奇的事迹,看看你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哪些做事方法。
在被问及他管理公司的方法时,佩奇曾经对谷歌员工说,他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就是将其简化到二选一,然后选择最佳答案。无论此举会带来什么附加损害,他都能接受。多年来,谷歌一直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繁荣发展。我总结了一下佩奇的管理原则:

  • 不要推诿:亲自做事,加快进度。
  • 如果不能增加价值,就不要干涉其中。让那些真正做事的人互相讨论,你去做其他的事情。
  • 不要官僚主义。
  • 想法比年龄重要,年龄小并不意味着他不值得尊重与合作。
  • 你所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用一个“不”字就阻止别人做事。如果说不出来,你就要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方法。
    佩奇曾经每天与布林进行激烈的争论,这也是他们关系的发展方式。佩奇会说布林的想法很蠢,布林则会说佩奇的主意太幼稚,他们互相都会称对方为混蛋,佩奇从没感觉他与布林的关系因为这些争论而恶化,真正好的关系,有价值的关系不会因为表面上的冲突恶化。

答读者问17 渐变与突变是什么关系?

思考
古龙在《新月传奇》中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其实每个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世界本是客观的,但你所感知到的世界,则取决于你是用“笑”还是用“丧”的方式来看待。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就像是拿到开启心灵世界的不同钥匙,如果你拿到的是悲观主义的钥匙,那你打开门看到的就是一个充满怀疑、焦虑、恐惧的世界,然后你会很“丧”地不断寻找相关的证据来坐实这个认识;如果你拿到的是乐观主义的钥匙,那你打开门看到的就是充满幸运、快乐、开心的世界,你会笑着撞到各种各样的“小确幸”,这些小确幸汇集成你的幸福生活。
毋庸置疑,我们都应该做一个乐观的人。我们对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如此向往,真的不应该被太多的怀疑、焦虑和恐惧所绑架,而应该不断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那把乐观主义钥匙。但是,盲目的乐观又容易让我们陷入另外的一些不自知的困境:
第一个困境:高估自己的能力,降低了改变现状的行动力。正如吴军老师在文章提到的很多大学生,一直都盲目乐观地以为成绩好就能出人头地,高估了考试能力和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从而缺乏了增强其他方面素质的动力。现在很多在捧着铁饭碗而不再继续学习的人,也是如此,泰坦尼克号很快就要被撞沉了,还坐在头等舱上享受着最后的繁华。
第二个困境:总是在期望奇迹,不愿面对现实。之前在销售公司工作,就常常遇到这样的同事,他们平时没有好好积累和拜访客户,月初常常制定不切实际的业绩目标,快到月底就开始用非常乐观的态度鼓励自己: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定会有奇迹发生的”……如果总是用盲目的乐观来鼓励自己,就容易没法看清现实。
第三个困境:忽视细微的变化,导致积重难返。有一个持续了将近100年的实验:1921年,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路易斯·推曼召集了1500名1910年左右出生的男孩和女孩,追踪他们的一生。第一个研究者推曼去世后,有继任的研究者继续他的研究,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这些活到现在的实验者,都超过一百岁了,实验者发现,外向开朗的人,活得反而没有内向严肃的人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太过乐观的人会忽视身体释放的信号,即使身体出现问题,也没能及时就医,耽误了治疗。想要长寿,适度关注身体释放的细微信号,不能太“看得开”,否则积重难返。
吴军老师在前几天的文章说,悲观主义会让我们乱了方寸、停滞不前,而今天看来,盲目乐观也有诸多坏处,这种盲目的乐观,被吴伯凡老师称为“消极的乐观主义者”,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成为“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会认为:世界本身就是矛盾密布的,生活原本就是悲观的。我们在生活中就是会不断遇到各种问题,然后不断解决问题。吴军老师在周五的来信中提到,谷歌的创始人佩奇早早认识到“企业和生物一样,从小到大,慢慢老化再到衰亡,难以避免”,这是悲观的认识,但佩奇希望谷歌能不断创造新的产品部门,就像海蜇不断发育出来的新细胞。

回信精选 你对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有哪些看法?

第069封信 是谁奠定了欧洲教育原则?

重点笔记
1、洪堡破除了工业革命之前欧洲沿袭了几百年的修道院教育的传统,不仅强调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强调研究的课题要和当时的工业相结合。
2、洪堡也强调一种叫做“知识的总和”的理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跨学科教育。
3、一个人学习和做事的方法,一定要切合自己的性格特点。

思考
能否请你讨论一下“同伴的压力”和“做更好的自己”的关系?
在同伴的压力下,我们常常妄自菲薄,急于求成,不追根溯源,明白同伴当下的成就有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长时间的积累。于是盲目跟风模仿,期望一蹴而就,然而现实是不以个人主观意愿转移的,水平低水平差不可能通过“表面上的看齐”而达到真正的一致或者赶超,因为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做更好的自己,让明天比今天进步一点点。

特别加餐 我所了解的拉里佩奇

思考
吴军老师好,感谢您的加餐,从今天的内容,受到了2点重要启发:
1、谨慎选择你的对手,这很重要,但比这更为重要的,是时刻关注你的对手
“要谨慎选择你的竞争对手,因为你们最终会变得很像”,这是隔壁张潇雨老师的一句名言,也是商业世界的一大真理。
当然,总有些东西比选对对手更重要,比如————时刻关注你的对手。
照理说,谷歌那时候已经是小有成绩的公司,佩奇完全可以不用那么累,可偏偏佩奇要凭着大摞打印的文件聆听第一线的炮火声,且,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长期习惯,再看看我们国内某些大老板,不仅喜欢躺在功劳簿上不动,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对商业的绝对灵敏嗅觉,令人不禁感叹: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这个世界倒也公平。
2、作为领导者,要允许下属充分试错,但,必须建立在“有条件”的基础上
只要留意中国足球我们就会发现,每次国足一失利,有关领导往往就会站出来说我们这是在练兵,要给予年轻球员充分的试错空间。可是几十年过去了,试错的球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中国足球还是那个中国足球,这样做,真的对吗?
试错当然很有必要,但作为领导,以大局为重,让大家有条件地试错就更成了必要。
如果大家都能像谷歌这样做,类似国足这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试错”案例是不是就会少很多呢?

第070封信 为什么大学诞生在欧洲中世纪?

重点笔记
1、教育首先是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2、做学问要有宗教般的虔诚。
3、读书和研究要有一定的自由,而这是靠权力保障的。

思考
精神财富的目标是达到一种自我评价为有些知识、有些理想、具备理性思维能力的人。
对于知识,自然是通过学习获得。在大学教育阶段之后,越发感觉到对通识教育的需求,所以自己学习是主要方式,读书和学习他人都是方法。
对于理想,不忍心把他们扼杀,而是泛化,把具象的理想变成宽泛的为社会提供价值的总合,不至于让理想变得遥不可及。
对于理性,需要从不断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理解时代做起,每次阅人、经事、读书、感悟都是一次次认识上的迭代。
最后引用尼采的一段话:
“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是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是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为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我们都是从婴儿长大,但精神上都是从被动到主动的变化,对于外界和自我的互动也逐渐变成自我与周围的良性关系。

第071封信 从大学的出现追溯高等教育的目的

重点笔记
1、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天生的,我们需要保持它。
2、早期的大学是非功利的。
3、每一所名牌大学能成为一流,都有一两个确立它历史地位的教育家,没有他们,那些大学就不是今天的样子了。
4、学校需要系统化。

思考
子女教育
1、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和尊重
父母如果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就要反思一下了,是否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缺少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像力。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导。
2、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罗森塔尔的试验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后来,果真就是那样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对这种力量都非常期待。反过来,缺少这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他就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
3、帮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父母帮助孩子守好边界,积极引导,也表现在父母不可能全知全能,以后的路还要孩子自己走,从小的时候开始就陪孩子阅读,他在喜欢上读书之后,以后会自我驱动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去读书去实践,而那个时候,父母也许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但看着孩子和作者对话,成长很快,无疑是一种幸福。
4、延迟满足主义: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人有无耐心,表现出两个方向。一个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另一个是,能够等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到来。这中间,区别的就在于是否有耐心,所以如果想孩子养宠物的话,不如换成植物吧。
5、感觉剥夺: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生活的真滋味
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是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让孩子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6、能够包容和理解
一个错误一旦发生,即便生气抱怨,它也已经发生,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复犯这个错误,并要收拾这个错误带来的残局。另一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的一切都在尝试与成长的阶段,多加宽容,注重引导,不正是我们都需要的吗?而如果,孩子并不喜欢与信任你,你说的一切都很难凑效。
7、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当西方老师努力挖掘学生的想像力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在告诉孩子“标准答案”。当我们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只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并且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让孩子自我探索,而在这期间,我们只需要鼓励再鼓励。

第072封信 牛津和剑桥的学院制

重点笔记
学院制可以说是剑桥和牛津的第一大特色。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社会”。在这两所大学,学院就是一个熔炉,将青涩的大学生变成能够立足于社会的人。

思考
大学这段期间,最重要的是要让一个学生能转变成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从中学到大学,亚裔的父母往往告诉孩子,“学生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把学业顾好”,而忽略了社交技能和与周遭协作应对能力。学院制度,让大学生能在家庭的氛围下继续成长,全方位地培养未来独立生活的能力。在这样的小型社会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是课堂外的风景。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至今仍坚持学院制的关系。
我向往中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的谈笑风生。然而,我所经历的,往往只是在课堂上遇见教授、下课以Email交流而已。若遇见人生难题,诸如感情、家庭困扰,能够第一时间请教这样的“心灵导师”,真可谓学院制才容易形成的环境,可遇不可求。

来信补充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思考
#子女教育#
我们常听人说,贫穷限制了想像力,其实不准确,实际是“缺乏想像力让人逃不开贫穷”。而想像力,正是由见识创造出来。
跟随吴军老师,了解通识涵养、大学起源和继续教育等等,也认识贵族精神和学院制的特色,引申到子女教育,我认为三件事最重要:见识、爱与被爱,以及规矩边界。
夏虫不可语冰,一人缺乏视野,很多深度谈话、进阶学习就无法接收。因此不论是学童还是已经离开学校,都要不断扩充见识。如果能由父母有意识地将世界将给子女,将会是一辈子的财富。
爱与被爱,犹如领导与服从,是相辅相成的能力。很多成年人心态仍像孩子般幼稚,就是在需要关爱的阶段留了空白,因此不知道如何正确地爱人。而除了中小学阶段,父母占据主要角色;到了大学,如果有段美好的爱情,这个能力也会更完善。我自己就是在大学,重新理解爱与被爱的真谛。
最后,提到规矩,我们常说这是孩子能否定下心来学习的能力。其实守规矩并非盲从,而是要清楚组织的边界。在学校有校规、在国家中有法律,而各国的文化不同、每个人的边界也不同,规矩就是要我们能理解这个“度”。若父母能给子女清楚的规距教育,待及成人也就能把握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了。

答读者问18 如何看待系统学习的重要性

思考
系统学习,是取得一个专业的最佳途径。如果略过此阶段,效果不仅打折,也会事倍功半。理解各学科的背景,从而发掘相关道理,能得到更多收获。
关于父母见识局限,以及孩子对考试外的事没有兴趣,我认为缺乏的是“有效碰撞”。化学分子结合时,不仅需要碰撞,还需要有效的分子相位。引申到学习上,就是要多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触类旁通的偶然性,就有可能意外出现。
我们得在生活中,把握或是刻意营造这样随机碰撞的机会,比较常见的还有读书会、社区大会,或是教会的礼拜也有类似的功能。打开心胸,世界自然走进你的视野。

第073封信 计算机领域大人物:冯.诺依曼

重点笔记
1、人类需要见识超过同时代的人。
2、人需要做具有长远影响力的事情,我们做事情宁可少一些,也需要一件事情的影响力大一些。
3、再聪明的人要想做好事情也需要专注。
4、世界上有很多成就比我们大得多的人。

思考
能否就一通百通谈谈你的看法?
一通百通,尤其是在科学研究上,这是因为像冯诺依曼这样的人,都是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或者底层逻辑,往往是相通的。
打个比方,在化学世界里面,所有物质都是有原子组成,虽然它外在的形态和形状千奇百怪。普通人看到的是一个个不同的物体,而在科学家眼里,这些物体都是由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那些元素,按照不同的原子结构排列而成。
物质世界的底层逻辑是物理和数学,而冯诺依曼又精通数学和理论物理的每一个领域,因此,他有如此成就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俄罗斯虽然制造业尤其轻工业不发达,经济结构也很单一。但是,由于其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理论基础非常扎实,所以,很多材料和设备的原创制造工艺,都是源自俄罗斯,虽然这些材料最后商业化多是在欧美。

第074封信 计算机领域大人物:计算机算法的鼻祖——高德纳

重点笔记
1、利用艺术和科学的相通性。
2、起跑线一说不必太在意。
3、既要能头顶青天,也要能脚踏实地。
4、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思考
能否就头顶青天、脚踏实地谈谈你的体会?
我很欣赏高德纳“力争一次全对、做最好”的态度。虽然在我看来没有“最好”一说(总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当一个人本着这样的态度去做事时,总会有收获,也会有较高的做事效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特别需要这样的态度,因为人就这一辈子,我们没有很多时间可以浪费,更要争取一次把事情做对、做好,不要回头再重新做一遍,虽说这样可以吸取教训经验,但有多少人因为这样而成功的呢?我想这样的人不多,时间和精力是最昂贵的试错成本。
阅读是一个很有的例子,好多人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比如完成多少本书的阅读。往往很多人为了实现目标,而囫囵吞枣地看完一本又一本,然后说有时间再复习,然而往往都没有时间。在我看来,有些书是可以快速阅读,但营养价值高的书值得慢慢品读,争取一次把它看懂(精读),标记值得反复研读的地方,再去体会体会。与其读十几本书后不知道讲什么,不如精读一两本好书。

第075封信 计算机领域大人物:机器翻译专家——弗朗兹.奥科

重点笔记
1、成功的人要学会将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转化为自己擅长的领域。
2、成功的人永不满足。

思考
奥科博士的哪些经验值得你借鉴?
奥科博士的经验,又佐证到昨天说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能力。而在解决问题上,厉害的人不仅完成一两种语言间的翻译,而是想办法让其他种语言也能顺利完成,因此做事就不是平面的思维,而是立体结构、互补形成。再者,善于分解问题也是做事成功的秘诀,当然,在先前内容已经不断强调。若从A语言翻译成C语言,有困难,那么就找到B语言,能完成A—>B—>C的过程。
找到人类进化的终极目标、遇事具体解决,以及拆分问题,这是我从奥科博士身上学到的事。

第076封信 计算机领域大人物:机器翻译专家——弗朗兹.奥科

重点笔记
1、成功的人对所从事领域有着深刻理解。
2、成功的人做事情十分专注。
3、成功的人善用优势。
4、成功的人擅于用合作取代颠覆。
5、成功的人更看重产出的质量。

思考
Google用“一堆胶带纸粘起来”的服务器集群,和SpaceX绑在一起的火箭集群有相似之处,能否就这种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一堆胶带纸粘起来“的服务器集群的新颖之处并不在于它采用了多么令人惊讶的新技术,而在于它采用廉价的商用计算机集群构建分布式文件系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经受了实际应用的考验。这是一种不将成败压在单兵战斗力,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将普通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被规划过的整体资源优势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采用这种集群的策略,有两个前提条件:
1、不是所有的廉价都可以吸纳进来,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2、各要素之间要进行调控、布局、整合,能融洽的协作。
其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是如此,一支球队不是吸纳11个有特长的明星球员就可以赢球,如果这些队员不能相互配合,一样是一盘散沙;一个公司如果只依靠一两个特别有能力的销售人员,为了留住他们需要耗费大量财力不说,一旦他们单点失败,会造成公司巨大的损失。
而集群则反其道而行之,虽然单看每个人的实力未必是最强的,但是只要每一项布置的任务经过考量,科学拆分,对应的人员足以胜任应付,则可以利用更低的成本完成原本复杂而且代价高昂的任务。

来信补充 计算机领域大人物:艾伦.图灵牛在哪?

思考
能否就呼吸巨人的气息发表你的看法?
呼吸巨人的气息,本身这句话就是有巨人的气息,听完老师的课每次就像站在山顶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清鲜又有营养。概括以下几点:
首先,老师能从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身上发现其本质和优点,且概括简明扼要,这是我该学习也必须该具备的。因为这本身就是其学习中该具备的。以前我做事,很多时候因未看出事物的本质,往往被表象所蒙蔽导致创业多次不理想,现在则不同,先观察其事物发展,不轻易下定结论,一直追问自己,还有比这更重的因素吗,直到发现任何推理都能成功的因素就是其最重要,解决它就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看过《追梦环游记》与这些巨人中发现,一个人在世上就是一条河流,主要取决于一个人深度宽度和长度,其中深度是最重要的,有好梦就去追,不在乎身边的如何看你,而是更应该在乎世界另一端有多少人已把你遗忘。只要一件深度够,总有很多人记得你,难怕你已离开他们。
在过去,总是这山望那山高,好高骛远,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于是总是经常看到一个行业没做起就会放弃,就像很多人在工作时总是觉得别人挣钱容易,工作又轻松,但他没看到别人的付出一面,所以我现在总告诉身边的人,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老师说的,世界上顶级的学校包括哈佛在招生录取时,先看你的专擅,这专擅还要在州一级以上才是门槛。而不是像中国一样,先看你的成绩再看专业,显然他们的教育更注重应用,因为一个人在得到专业领域的荣誉路上,他已经具备分析并解决事情的能力了。
最后,人的智商都有限,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棒得太高。任何高智商的人离开学习将终身无成大业。记得马云说过,一个人离开了学习,就是离开了成功之路。谦虚学习,匠工精神都是现代人包括创业者该具备的。

Google的服务器集群和Space X的火箭集群有哪些不同?

思考
追求的目标越远大,所要付出的劳动就越多,所要进行的时间也越长,而且,有些工作越到后来难度越大。开始完成的多是些外围或简单的工作,到接近尾声时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这时就更需要热情、耐力和毅力。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短期内耐心取决于价值,长期来讲,耐心决定价值。

回信精选 计算机牛人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品质?

思考
一切事情都来自驱动自己做事开始,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效能再高一点,可以多抓住一些机会,可以多做一些事情,但为什么效能总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呢,很多人说这个时代最怕的就是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其实不然,因为努力这个事情个体差异不会超过特别大,即使他不眠不休也不会超过50%。但是人和人之间价值差别是可能会上百倍,因为怕的是优秀的人做的事情比你高价值很多。他选择做的事情就是高价值的,他还比你优秀。也就越做差别越远。
所以冯琨大哥要求,自我管理的第一要务是少做事,做那些更少却更好的事。所以成洁师妹强调,做好“断舍离”,断绝不重要的事,舍弃不重要的事,远离做事之后虚伪的成就感,而真正关注那些重要的事情。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第077封信 什么是计算机的数据结构?

重点笔记
专业人士和业余人士做东西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前者掌握了如何使用基本图形、结构和组成部分来构建复杂设计和产品的方法,后者根据自己脑子里的构思和直觉,直接构建最终的产品和设计。

思考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正如吴军老师所说,业余人士拿到需求后上来立马开始一行行敲代码,想到哪写到哪,代码可以说是东拼西凑,漏洞百出,这种代码对于其他工程师来说就是噩梦,所以软件工程师很多时候宁愿重写也不愿意维护其他人的代码;而专业人士会花很多时间对需求进行分析,对程序的实现进行设计,自顶向下进行功能分解并切分出恰当的功能模块,然后再确定每一个模块所需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接着构思出代码逻辑、选定具体数据类型,并进行伪代码测试或者评审,通过后才开始代码,真正写代码的时间大概只能占到1/3左右,因为“只有想清楚才能写清楚”,所以优秀软件工程师经常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发呆”,而业余人士却是不停地敲代码。

第078封信 从二叉树数据结构到对具体问题共性的抽象化

重点笔记
1、有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工具
2、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的相对大小比绝对的数值重要
3、和很多抽象的工具一样,二叉树其实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很多对应
4、所有能够对应到二叉树的问题,都有一些共性,解决它们之间问题的方法是可以触类旁通的

第079封信 计算机经典算法:锦标赛排序算法

重点笔记
锦标赛排序算法的优点是:
1、少做无用功
2、善用信息

思考
从锦标赛排序,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1、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真的很大,作为普通人来讲,要想做天才能做的事,你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工具,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2、通过今天的面试题,我们要做A1,做不到A1,也要做A2,不能做D1、E1。一个人所处的圈子和平台太重要了,不要以为在你那个圈子当个第一,就很得意,在今天的试题中的,你连决赛都没进去。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往更高的圈子混。

第080封信 Google面试题:如何设计一个地图功能,找到离当前最近的加油站

重点笔记
1、不要做无用功。
2、很多事情都遵循同一个规律。
3、在做产品时则不应该有这样的主观假设,否则就把自己限制死了。
4、好的面试官是不怕面试者刷题的,因为他总是可以一层层深入地问下去。

思考
少做无用功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事情想清楚,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可选择的方法有几种,比较研究后哪种是最有效的。只有想清楚,才能在做事时思维不跑偏,不乱发散,抓住本质,提升效率。
聚焦是提升效率的关键,我们要将力量集中在一点,如果关注不相关的事,力量就被分散了,无用功就产生了。做事过程中要时常省察自身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做了无用功,如果有,立马停止,做正确的事情远远好过把事情做正确。

第080封信 Google面试题:如何设计一个地图功能,找到离当前最近的加油站

思考
1、工具的重要性。今天有同学提出工具可以弥补智商或者专业性不足的差距,我认为工具具有杠杆效用,专业的人可以运用工具高效解决问题,而业务的人如果能够善用工具也能极大的提高效率。
2、少做无用功的方法。做无用功浪费资源、影响效率,减少或不做无用功必须做到:一是全面掌握并运用信息,去除冗余,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二是事后及时总结复盘,做一件事要对过程进行梳理,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确保今后不再犯类似错误的同时,还能够找到一些捷径,少走弯路。

第081封信 货币的起源及其特征

重点笔记
1、货币是一种媒介,相当于记账工具,用于等价交换。
2、在早期,一种东西要想成为货币,本身需要有价值。

第082封信 为什么世界长期实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

重点笔记
1、从方便记账,方便流通的目的出发,货币本身并不需要是具有价值的金属币。
2、纸币难免会被多发,因此需要有政府和自身有价值的金属货币背书。

第083封信 各国央行的平衡表是怎么工作的?

重点笔记
1、无政府背书的货币使用起来是相对危险的,而风险一高,成本就高。
2、美联储就是通过平衡表控制美元的流通量。

第084封信 虚拟货币有可能取代现有货币吗?

重点笔记
1、加密数字货币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能解决过去很多交易上、信用上和收益分配上的难题。
2、不能把货币和发行货币的机构割裂开来。

来信补充 M2货币供应量是怎么一回事?

重点笔记
简单来说,M0就是央行印的钞票。
M1是由于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多次存款、放贷形成的货币流通所造成的。商业银行本身不生产钱,它只是让钱流动起来。因为每个人不会同时去把所有的钱取出来,因此,这个时间差就造成了额外货币的流通性。循环次数越高,M1越大。也说明经济越有活力。
M2是在M1的基础上,扩大了流通范围。比如理财和债款等金融产品。还记得美国次贷危机吗?所谓次贷,就是二手债,将债务打包出售。实际上,债务可能多次打包,这就造成了M2的数倍增长。

答读者问21 辩论赛总结:腾讯的Q币算不算货币?

思考
但凡提到“绝对”两个字,都会引起我无限的小心。站在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问题,就有不同的答案,答案如何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个答案中讲没讲道理,道理讲得合不合逻辑。
符合逻辑的思维虽然不能保证思维的答案必定正确,还需要其他条件,但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其答案必定不正确。人只要思维,就用得着逻辑。在对待日常生活中,建立必要的逻辑意识,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逻辑意识有一个出发点,就是要讲道理。国人的思维对讲逻辑缺少一些相关的自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告诉他们怎样做就行了,不用跟他们讲道理,所以语录体盛行,只讲当然,不讲所以然,只有结论,没有论据和论证。到了需要讲道理的时候,这个弱点就暴露出来了,因为讲道理,就要从一个前提出发,提供论据,经过论证,再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就得用逻辑,而不讲道理,就用不着逻辑。
世界上很多时候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要讲理。这个方法论很重要。

第085封信 各国央行的平衡表是怎么工作的?

重点笔记
1、我们的见识和认知就是通过把一件事情研究透,把它放在很大的时空里去思考,从而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
2、炉温=文明程度,这是发明瓷器的大前提。

思考
真正做到“把一件事情研究透”。
老师的思考给我三点启发,一是学懂,就是对一件事情的相关知识、历史背景、内在原理都搞懂了;二是弄通,从这件事情上学到的东西对自己有什么价值,有启发、有运用,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审视,很多事情不能孤立地看待,一定要放在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去关联分析,这样才能有系统的思考。

第086封信 为什么青花瓷能够热销到全世界?

重点笔记
1、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国的喜欢,主要因为它是多元文化的产物,在青花瓷中融入了各种文明。
2、早期作为外销商品的青花瓷器,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又是中西亚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还符合欧洲人(以及他们的后裔美国人)的审美。

思考
思考一下如何通过对多元文化的接受,提高我们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中国其实有着多元文化的土壤,至少在互联网普及前是这样的。即使到现在,深入地区,依然可以感受到多元文化带给我的不同感受,扩大了视野以及提升了思考能力。
在湘西地区,我看到当地用本草植物制作的各种糕点,美味清香扑鼻,有益健康。还有当地丰产的猕猴桃以及地方特色植物饮料,何必要去喝城市那些香精兑出的各种奶茶。用中草药来治疗跌打损伤,见效快。中国现在有一群人对中医讳莫如深,我想问的是什么是中医呢?中医的概念是不是需要界定一下。草药算不算中医范畴?苗医、藏医、蒙医、傣医等算不算中医?这些民族医生中,我都有认识朋友,事实上,我只要出差就一定会让当地朋友介绍高人给我认识。他们都会介绍到这些名不见经传也不知道这些争论的医生给我认识,可见他们在地方百姓心里的崇高威望。有一位蒙医,说是有办法调养好我的胃病,我还是婉言谢绝了,我不是不信任某人,我只是尊重地方特色,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在云南,更是多元文化丰饶的地方。我在哈尼族、傣族、景颇族、布朗族、基诺人等等都有非常要好的朋友。去他们家做客,细细体会他们的文化故事,祖先传承,做事风格,思考逻辑,都会给我带来很多发现。他们教我说吉祥语,我认为比汉族人的表达丰富多了。他们中很多人都喜欢本民族的歌曲,也诞生了很多本民族歌手,听他们唱歌,以及聊天,会感到别有洞天。如果此刻再生出汉族的优越感,恐怕是有情感障碍了。
去宁夏青海感受回族,撒拉族文化,在内蒙可以倾听粗犷而日渐迷茫的蒙古族同胞的生活梦想……我们可以通过实地拜访,阅读书籍,视频材料感受到多元文化。
在日本感受到日本人的自律,不愿意麻烦别人的耻感文化,对于孔子的尊重,对于环境的热爱和保护,在福冈国立博物馆感受到契丹历史,在街头巷尾都能看到穿和服的庄重出入。事实上很多中国人恐怕都已不知道契丹王朝,那也仅仅是历史教科书上必考题中的几道干巴巴的选择题而已。
在新加坡可以感受到当地的动物对人的亲和,国民之间的礼让以及距离。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官方语言有四种的国家,才能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在酒吧,餐馆,地铁,不同肤色的人在一起司空见惯。即使我在上海,也没有如此奇特的司空见惯。
每到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都能感受到多元文化迸发出的活力以及张力。多元文化的融合,造就了一个国家、城市独特的灵魂,它们生机勃勃,蓬勃发展,创意不断。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也应该兼容并蓄,随时随地发现。当我们同事之间有些自满或者思维陷于井底之蛙时,我们总是会说,如果你的工位前面做的是香港人,后面做的是韩国人,左边是日本人,右边是德国人时,有比较时还会陷入自我的情绪吗?凡事,脱离自身,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时,视野完全不一样。现在的互联网慢慢变成信息的孤岛,自己有很大动力来组建属于自己的朋友圈,相同志识的人在一起来往,势必造成更大的视野和思维盲区,唯有自身警醒不断认识到这点,做一条永不停歇的鲶鱼才能不断扩大思维版图。

第087封信 为什么欧洲人说他们是“再发明”瓷器?

重点笔记
1、盲目试错才是效率最低的做事方法
2、只要我们的进步是可持续性的,不断叠加的,稍微长一点时间,我们的进步就比别人快

思考
保留原始记录很重要。在工作中会遇到难题,解决问题以后我们就进步了,但是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没有及时记录解决的过程,再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还要花时间重新思考解决办法。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而且错过迭代升级的机会。

第089封信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集成电路

重点笔记
1、把一些基础的功能封装是IT产业的一个重要方法。
2、没有继承,就没有颠覆。
3、融资要找对人。
4、人必须具有三两句话就把问题讲清楚的本领。

思考
今天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三两句话就把问题讲清楚”是一个重要能力。
记得多位老师讲到过这个能力的重要性,除了诺伊斯的例子,我记得施展老师是这样介绍顾维钧为何是中国近代最伟大外交家之一的:他在巴黎和会上说,中国的孔子如同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维钧用了一个非常准确的类比,一下子,外国人就明白了山东的重要性,其地位不容许拱手相让。这个类比,比千言万语更有说服力。
我感觉能够具备这种能力有两个重要因素,其一是对本领域的精通,其二是充分了解听众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能够在引起他们充分共鸣的领域找到类比对象。

第090封信 从一家伟大公司的衰落谈谈大爱和小爱

重点笔记
1、在信息时代,无论是硅也好,软件的载体也好,都很便宜,值钱的是上面的知识附加值。
2、不要指望做一个好的老板就能留住人。
3、一个公司办得好,对人类有贡献,这是小爱,如果能带来一个地区长久的繁荣,则是大爱。

思考
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生活在微软所在的地区,将来有很大的机会进入这家公司,然后很快进入小康,并且逐渐温饱不愁。另一个是生活在硅谷这样的地区,没有一家绝对主导的企业,竞争激烈,选择也丰富。你会选择哪一个?
吴军老师您好,我会选择生活在微软所在的地区,事实上我本人也就是这么做的。我的观点如下:
第一,正如您所说,这样做可以有很大机会进入微软,然后迅速达到小康,这是一个很大的好处。而且这样的地方往往不像科技公司密集的硅谷那样生活压力这么大,这样人就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这样做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放弃了进步的机会。事实上,所谓“一家独大”只会是一个暂时的现象,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科技公司对人才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其他公司是不会容忍一家公司独占一个地区的所有资源的。以微软所在的西雅图地区为例,近些年来,除了本地迅速崛起的亚马逊,来自硅谷的巨头谷歌、Facebook、苹果,甚至来自中国的阿里和腾讯都在这里建立了研发中心,而且规模在逐年增大。这些公司和微软之间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所以对于从业者来说并不缺乏机会。即使想自己创业,西雅图这样的地方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前面提到过,西雅图的生活压力相对较轻,这使人可以更加专注于个人的发展,也更注重生活的品质,结合西雅图开放的氛围和年轻的活力,这种特殊的气质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公司。除了微软和亚马逊之外,在西雅图还诞生了著名的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著名的旅游网站Expedia、著名的仓储超市Costco、已经著名的商城Nordstorm。这些公司大多都是由西雅图本地人创立的,这在美国其他地区很少见。
第三,可能有点跑题,像西雅图这样从“一家独大”到“百家争鸣”的地区,往往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涌入,带来的是大量的投资机会。无论是直接投资初创公司,还是投资传统行业,比如住房,商业地产,建筑以及各种服务业,都有非常好的前景。
简单总结一下,我的主要观点是,与其进入一个已经高度发达的成熟的地区,承受一些不必要的压力(比如生活上的),不如选择一个拥有一定基础,并且还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然后和它一起成长。

第091封信 优点、缺点和特点

重点笔记
1、凡事就事论事,不以个人的好恶判断人和事。
2、宽容别人的毛病,利用好别人的特点。
3、不能简单迷信过去成功的经验,凡事要看场景。

思考
你对“没有优点和缺点,只有特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
特点 + 情境(语境)-> 优点/缺点
任何一个特点只有放在特定的情境(语境)下才能判断其优劣,在没有前置条件的情况下,特点只是一个客观存在。
现实中,大家对优点和缺点的判断更多的是加入了自己的主观喜好或社会期许,而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则会根据不同的情境使用人的特点,以达到最佳效果。
《论语·先进篇》中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教育方式:子路性子急,有想法就想马上行动,孔子就让他先问父兄的意见之后再行动;反之,冉有是个慢性子,孔子则让他有了想法就马上行动。此之谓因材施教。
在公司管理中,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因人施用。而对于我们自己的特点,则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看,学会在不同情境下的优缺点转化,避免妄自菲薄。

第092封信 谈谈主观性和客观性

重点笔记
1、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客观,因此人不能偷懒,不经过思考就接受所谓权威客观的标准。
2、主观的意见非常重要,我们既要听主观的意见,也要发表自己主观的看法,而很多所谓的客观论述不过是重复不会引起争议的信息。
3、多听不同人的意见,而不仅仅是相信权威的意见。
4、作出判断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做事的时候要遵守规则。

思考
你对主观和客观有什么看法?
主观与客观,想到了丑小鸭定理:丑小鸭与白天鹅之间的区别,与两只白天鹅之间的区别一样大。
常识认为,丑小鸭跟白天鹅肯定差得多,白天鹅间更为相似。但渡边慧提出这一定理,告诉我们:凡区别,必带有主观的选择。回顾昨天的内容,凡是评断优点或缺点的同时,就已经设下一个好坏的标准,那么以人废言、因噎废食,很多好的想法和人才就擦身而过了。
离开校园、步入职场社会,越能感觉人是没有完全的对和错,尤其在生死交关的医院中。成长的过程,最大的转变就是学习跟世界的不公平和解,接纳每个人的主观评断,同时保有自己的想法。
眼光放远,在大尺度下,我们都是同个物种,一个个有不同特性的个体,带有主观、筛选汇聚成所谓的客观。既然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就该多点宽容,和差异相拥。

第093封信 牛津和剑桥独特的教育和录取方式

重点笔记
1、训练和塑造一个年轻人,开阔他的视野,让他能够承担起世俗的责任,成为更好的社会上的人,对全人类有益的人,能够名垂青史的人。
2、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富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思考
社会网络理论中就提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本身就可以重新塑造一个人,所以要让一个人戒烟最好的办法不是让他知道抽烟不好,而是让他周围的人知道抽烟不好;同时网络中对我们能产生影响的人最远可以到三度间隔,也就是我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所以认识和自己视野不同的朋友对我们而言的收益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形式的,牛津和剑桥的这种教学方式与这个理论正好彼此印证,同时我也想到,人与人最大的不公平或许是这种社交网络上的马太效应,哪怕是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这种来自人类原始小群体限制的壁垒也不能被轻易打破。

第094封信 法国的教育体系(上)

重点笔记
1、大部分精英学校采用了一种更合理的做法,也就是尽可能地创造平等的机会,而不是平等的结果。
2、只有计划性的教育系统才能做到一种标准,而民主政治下的高等教育,一定是兼顾各方面利益后形成的很奇葩的形态,法国便是如此。

思考
在法国,确实有学区房的概念。
有个好学校总是稀缺的,每个家庭当然希望把孩子送到比较好的学校。但为了体现公平性,同样是有学区房的人,能不能入学就由报名的先后次序来决定的,因此报名晚了可能就只能去差一点学校了。
法国人确实在平等这方面比较较真儿,这是整个国家的特性。具体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一个总统讲出拒绝接受难民这种不博爱的话,可是会下台的。
它的国家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策走向,包括对平等的极度偏执。打个比方说,最近两年中国经济好了,搞代购的人很赚钱,也很多,按理说这促进了老佛爷的营业水平。但法国人不这么想,对他们来说,赚谁的钱比赚钱更重要。为了防止代购们把包包抢购一空,以至于其他人买不到了,他们对很多产品实行限购,火热的产品甚至是一个护照一生只能买一次。
理解了法国人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固执,能更好读懂他们体制的特点,甚至还能在从中找出“合理”的感觉。当然,是否有效率就另说了。

第095封信 法国的思辨教育和精英教育(下)

重点笔记
1、法国人从小非常注重思辨训练和培养理性怀疑的精神。
2、针对一般老百姓的教育是很公平的,甚至有点公平得过分。
3、针对精英的,则是比中国还过分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
4、任何一个国家要想长期保持竞争力,一定不能搞完全公平的高等教育。最好的教育资源永远是紧缺的。

思考
能否谈谈你对法国精英教育的看法?
老师今天说的一句话特别准确,法国人特别讲究“批判性思维”。
在法国,我们非常偏爱réclamation,简单翻译成“抗议”吧。如果你对审判的结果不满意,你可以再次提出上诉。就比如学生团体对总统的政策不满意,四所大学就全部关闭了。公民对总统的劳改政策不满意,铁路系统几乎罢工一个月,导致交通瘫痪严重。
如果跟他们接触多了,你会发现他们特别喜欢计较,钻牛角尖 儿。从务实的角度来看,不是一件好事。
在学生团体中,想要上法国的精英大学,其实非常难。正如老师所说的,如果你想在政界出彩,就必须读巴政。如果你想在商界立足,就必须读顶尖的商业科学校(如ESSEC,巴黎高商)。
如果你问法国人全世界最好的商科学校在哪,他一定会告诉你在法国或英国,他们对本土的商业学校很自信。我有一个朋友就在读商院,他跟我讲,他们教授会特地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飞过来就为教一节课。商学院的学费相比起来也比较昂贵。还有一点,就是在法国读商学院是全英文教学的,学生一般要掌握三门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在法国,整个社会对工程师有一种近乎崇拜的感觉,因为工程师体系属于精英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很多法国,前100的企业里的高管、创始人,甚至是政界精英,他们有60%的可能是工程师院校出身。法国的工程师与中国的不一样,他们教的课程,除了科学,还有人文。比较好的工程师学校是非常难进入的,我听一位法国朋友说他在高考时候全学校排前五的才可能来到我们学校,至于巴黎综合理工就更难说了。
在法国,虽然它强调平等,但社会阶层固化十分严重,如果不是好学校出身,往上走的可能性非常低,甚至得不到机会。倒是中国,整个社会是相对公平的。

在法国,我们非常偏爱réclamation,简单翻译成“抗议”吧。如果你对审判的结果不满意,你可以再次提出上诉。就比如学生团体对总统的政策不满意,四所大学就全部关闭了。公民对总统的劳改政策不满意,铁路系统几乎罢工一个月,导致交通瘫痪严重。
如果跟他们接触多了,你会发现他们特别喜欢计较,钻牛角尖儿。从务实的角度来看,不是一件好事。
在学生团体中,想要上法国的精英大学,其实非常难。正如老师所说的,如果你想在政界出彩,就必须读巴政。如果你想在商界立足,就必须读顶尖的商业科学校(如ESSEC,巴黎高商)。
在法国,整个社会对工程师有一种近乎崇拜的感觉,因为工程师体系属于精英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很多法国,前100的企业里的高管、创始人,甚至是政界精英,他们有60%的可能是工程师院校出身。法国的工程师与中国的不一样,他们教的课程,除了科学,还有人文。比较好的工程师学校是非常难进入的。
在法国,虽然它强调平等,但社会阶层固化十分严重,如果不是好学校出身,往上走的可能性非常低,甚至得不到机会。倒是中国,整个社会是相对公平的。

Author: Toyan
Link: https://toyan.top/letter/
Copyright Notice: 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are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unless stating additionally.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